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就強調,面向未來,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如何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提升中國經濟的氣質?成為今年兩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融合發展,一方面有助于應對我國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提升工業生產效率和產業競爭力,優化我國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生產制造的影響,增強我國經濟韌性。”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提出,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深度融合,既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人工智能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王先進介紹說,人工智能與生產制造融合,對生產質量與效率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德國海德堡的ABB公司智能工廠部署了7種智能機器人,能夠根據前序工段特點自動調整工作模式,確保工廠始終處于最佳狀態,最終使工廠生產效率和產品種類得到大幅提升。同時,基于AI的智能在線檢測技術,還能提高產品檢測速度及質量,減少因漏檢、誤檢所造成的損失。
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的深度融合?王先進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大關鍵點入手———
支持自主框架,夯實核心技術能力。在基礎技術研發方面,要繼續支持曠視、百度、華為等重點企業,進一步提升自主研發人工智能開發框架以及芯片的應用廣度和深度,減少對國外的依賴,同時在工業領域推廣應用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和芯片,提高工業生產安全性。還應加快推動國內人工智能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探索成立開源基金。
推進融合應用,提升實體經濟效率。在推進人工智能應用示范方面,重點針對智能產品與裝備、智能工廠與產線、智能管理與服務、智能供應鏈與物流、智能監控與決策等領域梳理需求,定項支持加速解決方案落地,遴選典型案例示范推廣。同時,打造深度融合標志性產品、平臺和解決方案。在政策扶持方面,鼓勵人工智能“應用先導區”和“創新發展試驗區”對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支持,探索設立地方專項資金支持工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
鼓勵產業協同,打造產業生態體系。支持人工智能產業聯盟和人工智能與工業融合發展相關聯盟、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行業和跨行業交流合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和跨行業協同創新。同時鼓勵產業園區搭建跨行業交流平臺,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集成商與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加強合作,加強工業企業與人工智能企業交流合作,實現工業互聯網平臺與人工智能應用集成。
破除行業壁壘,打造融合發展環境。要優化數據治理規則,推動行業間數據流通,建立可執行度高的數據監管條例,為人工智能應用研發和應用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源和環境支持。構建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建設下一代互聯網、5G通信網、工業互聯網、超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形成適應智能經濟、智能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降低行業融合成本。推進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優先針對智能工業機器人、工業物聯網發展和應用需求,推動相關接口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