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豬肉價格連續14周下跌:供需形勢好轉,后期反彈空間不大
隨著國內肉類供需形勢好轉,豬肉價格自高位明顯回落。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第4周,全國豬肉價格連續14周下跌,集貿市場豬肉價格從2月第3周的59.64元/公斤跌至45.98元/公斤,環比跌0.8%,累計回落22.9%。生豬價格在經歷連續13周的回落后在5月第4周小幅反彈。2月第3周至5月第3周,生豬價格從37.51元/公斤跌至28.49元/公斤,累計回落24%;5月第4周為28.89元/公斤,環比漲1.4%。
“豬肉供需形勢已經由上年四季度階段性供需偏緊向供需基本平衡轉變,消費成為市場走勢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當前生豬價格止跌屬于前期持續下跌的反彈,不具備持續上漲動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豬肉供給仍低于上年同期,但形勢已經逐漸好轉,而餐飲消費、集團消費以及加工消費恢復還需時日。
供應方面,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從2019年10月份開始,能繁母豬存欄量止降回升,連續7個月恢復增長,到2020年4月份,比去年9月份增長了18.7%;生豬存欄也連續3個月增長。按照這個勢頭,今年生豬生產有望恢復到基本接近常年水平。
在生豬產能逐漸恢復的同時,豬肉進口顯著增加和凍豬肉持續投放也對豬肉價格造成一定沖擊。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4月豬肉及豬雜碎進口量達177萬噸,同比增長114.6%,其中進口豬肉135萬噸,同比增長170.4%。此外,截至5月27日,今年已有20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市場,累計投放量達38萬噸。
對于后續價格走勢,卓創資訊分析師郭丹丹表示,6月初養殖戶出欄積極性不高,加之調運嚴查,北方豬源流入南方量減少,造成本地豬源供應緊張。雖然市場需求無明顯變化,但是供應面足以支撐豬價上漲,屠宰廠低價收購有壓力,被動上調豬肉價格。6月下旬隨著養殖戶出欄量增加,天氣炎熱致市場消費低迷,預計豬肉價格有下滑可能,但空間不大。
長期來看,業內普遍認為豬肉價格不會再有大幅上漲。朱增勇表示,在非洲豬瘟疫情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預計生豬和豬肉價格仍然呈現季節性走勢,后期豬價反彈空間不大,三季度豬價會有季節性回升,四季度將回落。他認為,二季度豬肉消費難以完全恢復,特別是凍品的市場消化速度將直接影響豬價反彈時間和空間。同時,經濟增速放緩和收入減少等因素對消費的影響也會反映到豬肉消費上。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三季度商品豬供給有望恢復性增長,上年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開始恢復,2月份開始商品仔豬供給量增加,預計7月份以后商品豬供給也會增加。此外,豬肉進口還將會繼續增加,主要豬肉出口國豬肉出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大,尤其是巴西貨幣雷亞爾的貶值會帶動其豬肉、雞肉和牛肉出口競爭力和出口量顯著增加。
受豬價下滑影響,生豬養殖盈利空間有所收窄,但較往年仍非常可觀。卓創資訊分析師王亞男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6月3日的監測數據,全國自繁自養利潤均值每頭在1875元左右,是去年同期的六倍以上。“雖然豬價開始震蕩下行,但當前價格放到近10年來看仍屬于高價,自繁自養的利潤還是比較充裕的。”
這在幾家上市豬企披露的生豬銷售情況簡報中也得以印證。天邦股份6月2日公告稱,公司1-5月銷售商品豬87.98萬頭,同比下降31.61%;銷售收入28.79億元,同比增長53.88%,銷售均價53.31元/公斤(剔除仔豬、種豬價格影響后為32.35元/公斤),同比增長333.07%。
金新農同日公告稱,5月生豬銷量合計4.39萬頭,同比下降15.4%;銷售收入合計1.2億元,同比增長77.37%;生豬銷售均價50.69元/公斤(剔除仔豬、種豬及托管影響后商品豬均價為27.50元/公斤),同比增長205.52%。1-5月,該公司累計出欄生豬13.43萬頭,累計銷售收入3.7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受非瘟疫情影響和相關政策引導,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規模化水平正加速提升。在規模養豬企業大幅擴產的背景下,中小養殖戶如何提高競爭力?朱增勇認為,合作社組織下的適度規模家庭農場養殖戶和“公司+農戶”等養殖模式是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從養殖戶層面來說,要提升生物安全意識,積極防控疫情風險,還應該加強妊娠母豬和仔豬管理,提高成活率,提高補欄增產的成功率。同時,要減少投機性的育肥行為、及時出欄。
王亞男表示,規模豬場在養殖技術、防疫手段以及生豬品質等方面具有優勢,同時其生豬養殖量和出欄量更有計劃性,對行情預判和運行能力也相對較強。散養戶的優勢在于人工等成本沒有規模場那么高。對于他們而言,做好環保和疫情防護是首要的,其次可以考慮精細化養殖,提高生豬品質,也可以考慮土豬、黑豬這類特色養殖等。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豬肉 價格 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