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西部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基地”落戶重慶

2020年06月24日 16:48 | 來源:中國生態產業網
分享到: 

近日,全球中醫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投入品運營中心領辦企業河南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年與河南草醫堂中醫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一行,赴重慶萬州古紅桔聯合社與重慶三峽智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考察,與萬州區果樹站副站長汪小偉、三峽智騎公司牟奇銀董事長就落實應用中醫農業植物源農藥在萬州建立十萬畝古紅桔應用基地等事宜進行洽談,并達成意向。

111

一.萬州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基地情況簡介

2019年12月23日,在三峽庫區萬州古紅桔核心產區重慶市萬州區黃柏鄉鄉政府舉行了“重慶市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專家服務團萬州古紅桔產業振興項目啟動會”。重慶市政協常委原重慶市農委副主任劉啟明,萬州區副區長張國建,重慶西南果品研究院院長、西南大學教授周志欽,重慶初逸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大山、總經理張鑫,重慶三峽智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牟奇銀等單位代表出席了會議。

22

據了解,重慶市萬州區騎贏紅桔專業合作社是重慶市萬州區古紅桔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主要成員,2014年底聯合社獲得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2015年聯合社古紅桔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品牌,2017獲全國名特優農產品目錄,同年萬州古紅桔獲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稱號。2016年聯合社參股組建了的重慶三峽智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聯合重慶市萬州區騎贏紅桔專業合作社等基地生產的桔橙、獼猴桃、枇杷、枸杞、榨菜系列產品獲得全國生態食材評定中心生態食材品牌,是國家首批三生農業耕育田園示范基地。

33

二.中醫農業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農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在為人類“治未病”的意義上,我國農業已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近年來,由于受化學農業的生產方式影響,種植業土壤化肥、農藥問題,養殖業抗生素、激素和獸藥的問題等逐漸暴露。農業自身出現的問題也需要中醫農業為土地、作物、動物等環節“治未病”。

中醫農業是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藥的跨界融合,跨界創新,也是用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觀、辯證觀看待農業問題,用中藥制品為種養產業服務,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病害的預防和治療問題。既能為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也能夠為提高生態農業發展,促進人類以及動植物健康,保障農業產品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探索一條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嶄新路徑。

中醫農業是傳統中醫理念、中醫藥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其核心是“中醫農業投入品”結合“耕育農法”形成的有機質農業。其本質即為農業“治未病”,中醫農業團體標準的實施為健康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謂“中醫整體觀”,是強調“天人合一”,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按照中醫整體觀把土地治理好,提高農產品質量。結合系統工程和循環經濟理念建立的綜合體系,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用耕育農法,推廣生態農業模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產業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按照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合理使用中醫(藥)投入品,確保產品中不含有影響人類健康的農藥殘留、生長調節劑、抗菌素等物質,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的中醫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生態農業生產方式。中醫(藥)農業主要涵蓋農文康旅四方面內容:中醫農業、中藥農業、醫養農業(中醫康養農業、健康農業)、醫旅農業(中醫藥文化旅游農業)。采用中醫(藥)農業標準生產、加工、銷售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統稱為中醫(藥)農業產品。中醫農業自身具有特殊性,發展道地原生態中藥基地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中醫藥農業加強與三生農業融合,共同構建完整的中藥農業產業體系。

44

三.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論壇”布局萬州基地

2020年1月11日,全國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論壇”在河南省駐馬店舉行。論壇由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辦,河南省草醫堂中醫農業生物科技公司承辦、中咨國業規劃中心協辦。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章力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長三角人才社團聯盟常務副主席、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韋學明,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王鳳忠等參加會議并發表演講。論壇期間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確定在西部地區(重慶萬州、酒泉市)、中部地區(安徽潁東新河灣、河南駐馬店市、山西曲沃)、東北地區(四平市)、南部地區(上海、麗水、余姚)、東部地區(青島平度市)建設“全球中醫農業(耕育田園)創新基地”。

55

四.重慶中醫農業基地參與創立“中醫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論壇”期間,安徽新河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如意,河南太康鑫韻有限公司顧問楊君祥,河南草醫堂中醫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紅,河南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年,重慶萬州古紅桔示范社、重慶三峽智騎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牟奇銀、潁上縣生態食材企業負責人王超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產品或生態食材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了“全國中醫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大家在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制定合作章程,形成緊密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實行一體化發展。聯合體以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為目標,以發展現代農業為方向,以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為動力,積極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為引領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并申請依托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全球中醫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6

五.西部地區中醫農業發展新格局

在歷史上,農耕文化創造了農業文明。通過幾千年的積淀,農耕文化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地區地處內陸,是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地勢中的第二、三級,山地、高原、盆地等復雜地形更加強化了農耕文化的內陸保護理念。部分地區仍然保留有農耕民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牧歌生活模式;生態保育意識較強。

六.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基地下一步工作任務落實

(1)倡導種養平衡、生態循環。土壤健康,種植的作物就健康。有機質是土壤健康和優質農產品生產的重要保障,只有健康的土壤才可以生產出健康的生態食材,有機質直接影響著農田、生態、植物健康,間接影響動物和人類的健康。中醫農業耕育農法積極致力于利用循環農業培育生態土壤,使農業生產回歸健康生態本源。

(2)建立生態產業標準。加快建立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加強生態農產品品牌基地建設,創新開展生態高質高效行動。依托“生態原產地”、“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生態餐飲”團體標準,創建一批生態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廣生態生產全過程高質高效技術模式。

(3)利用中醫農業投入品、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創建中醫農業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繼續實施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大力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重點發展池塘工程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穩步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4)打造中醫農業生態農產品品牌、提高生態農產品質量。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生產者自我質量控制、自我開具合格證和自我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加強生態食材、生態機農產品、生態原產地農產品評定和管理。開展國家生態農業品牌產銷對接活動,繼續做好生態農產品農餐對接、農超對接、農批對接工作。

(5)加大農業廢棄物還田力度,促進中醫農業基地發展。擴大中醫農業投入品使用范圍,深入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提高化肥利用率。持續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實施果菜茶有機肥和中醫農業投入品替代化肥實施范圍。

(6)利用苦參堿植物源農藥,持續推進化學農藥替代。深入開展農藥減量增效行動,保持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實施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行動,推廣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等綠色技術,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打造一批全程綠色防控示范樣板,帶動農藥大面積減量增效。

(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韋學明、章力建、孫建、張立強供稿)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性欧美黑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一久道免费高清日本视频 | 亚洲国产一二三区欧美日韩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