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望海樓札記
冷戰究竟和誰戰 "脫鉤"究竟傷害誰
“新冷戰”“脫鉤”可能嗎?現在還不好作判斷。因為是否發生,不僅僅取決于是否真有對手和它“對著干”,也不完全取決于客觀環境允不允許它繼續這樣干,一定程度上,還取決于某一方自身的戰略焦慮、戰略判斷和戰略決心。美方稱霸全球的戰略不會改變,必視堅持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為威脅其戰略目標的最大障礙。這種結構性矛盾沖突積聚的能量,總要找個出口釋放。民粹主義抬頭,“美國優先”為重,是否會使這種焦慮固化為發起“新冷戰”的沖動和不惜“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脫鉤”的沖動,也未可知。
畢竟時代不同了。對于中國來說,“冷戰”的喧囂,“脫鉤”的威脅,其實只是美國的一廂情愿。但中國也必須正視當前中美關系的確出現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挑戰。這是一種“非對稱風險”(參見美國塔納布《非對稱風險》一書)。我們是在走向全球化的新秩序、新潮流中崛起,在與全世界、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新天地中復興,這就出現了必須面對“非對稱風險”的新挑戰、新難題。我們不能只按“利益最大化”的邏輯出牌,獨攬風險,而要以“提高自己健康演進的幾率,避免系統性毀滅”的理性,共擔風險;還要按照“利益攸關”的原則,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在國際上也“善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對抗“非對稱風險”。既然風險是非對稱的,就應用非對稱的辦法去應對。經濟實力的非對稱,把我國自己的經濟發展好,是最好的應對之策;科學技術的非對稱,關鍵技術買不來,要像“兩彈一星”一樣,牢牢把科技命脈握在自己手中;軍事力量非對稱,毛澤東軍事思想講得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劣勝優是我們的制勝法寶;戰略格局的非對稱,美國有盟友,我們不結盟。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當然要為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共同發展繁榮,盡力盡責,攜手同行;但當然也會量力而行,承擔自己應該且能夠承擔的國際義務;更要韜光養晦,埋頭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爭取更加協調、平衡、可持續地發展。
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前者要有那么一點“包容性增長”的胸懷;后者要有堅持和平發展、科學發展的定力。要能夠“以和為貴”,在對抗加劇時也能以實力避免、緩解對抗,在對抗不斷時也能致力于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擴大和深化利益匯合點,尋求合作。
“冷戰”究竟和誰戰?“脫鉤”究竟傷害誰?這兩個簡單的問題,如果美國冷靜想一想,或許可少一點戰略焦慮;我們不妨認真論一論,也能從中增幾分戰略定力。
(作者系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