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雨帶將北抬,北方地區防汛松懈不得
提起北方,不少人腦海中浮現的是“干旱”“少雨”,甚至會覺得“這么缺水,巴不得多下點雨呢!”其實,北方地區防汛絲毫松懈不得,尤其一些地區多年不來大水,存在諸多薄弱環節,防汛抗旱形勢復雜嚴峻。
北方地區降雨集中、強度大,一些常年“老旱區”缺乏防汛經驗
上圖:7月12日,山東省日照市遭遇強降雨,沈海高速嵐山路段地勢低洼導致內澇。消防指戰員站在齊腰深的水中,對被困車輛實施救援。(來源: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先看降雨。受季風氣候、地形地貌影響,我國雨帶每年從南向北移動。通常情況下,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帶將從長江流域北抬到華北、東北,北方進入主汛期。
目前的氣象預報顯示,7月下旬,我國東部雨帶將北抬到黃淮、華北至東北地區一帶,西南地區東部、黃淮、華北中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50—100毫米,局部地區有200毫米以上。以上大部分地區的累計降雨量,比常年偏多3—7成,局部地區偏多1倍以上。
不僅降雨量多,北方地區的降雨還高度集中,“七下八上”期間的降雨量往往占全年大多半;此外,降雨強度大。比如,1963年8月海河特大暴雨,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獐么鄉24小時雨量高達951.5毫米,3天連續降雨1457毫米,7天降雨2050毫米,為我國大陸氣象記錄的最高值。
再說河流。北方河流流量小,但洪水來了“威力”可不小。一些河道源短流急,洪水流速大、來勢猛,洪水形成時間短,可能猝不及防。應急管理部應急指揮專員張家團表示,北方河流洪水大多突發性很強,加上一些地區是常年‘老旱區’,缺乏面對短時強降雨和突發性洪澇的防汛防控經驗,工程體系仍存在不少短板,需要高度重視。
在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科學調度等方面下功夫
那么,下一步如何加強北方地區的防汛準備?
“北方地區同樣要盯著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葉建春說,在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科學調度、相關堤防水庫的巡查、隱患排查整改,以及將來萬一出險的搶險技術支撐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細化。
其中,水雨情監測預報,在防汛中扮演著“耳目”和“參謀”的角色。這幾年,我國一直在重點攻關北方預報難題。
“海河流域是七大流域預報最難的地方,針對海河流域洪水預報不確定性大的特點,我們引入信息融合、視頻監控、大數據等新技術,實施‘以測補報’等措施,在華北山前平原區布設應急監測斷面,提高下游河道預報精度。”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介紹。
“‘以測補報’技術在漳河、滹沱河的應用結果表明,平均精度提高了10%,這個應該說相當可觀。”劉志雨說,近兩年我國洪水預報精度平均提高了5%,南方從原來的85%提升到現在的90%,北方預報準確率達70%。
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有關負責人認為,北方地區防汛防臺風還要注意加強城市防洪排澇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提高城市河道、堤防、水庫等防洪排澇體系的排水能力;嚴密監管雨情、水情、風情,加強應急值守、聯合會商,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強化隱患排查和整改,對一些高危企業、重要基礎設施、施工場所、容易積水的低洼地區,特別是立交橋、車庫等空間要加強排查,對廣告牌、外掛空調、玻璃幕墻等高空建筑物也需要進行排查,進行加固或者拆除。
上圖:7月初,黑龍江省消防救援總隊在松花江流域,舉行全省跨區域抗洪搶險實戰演練。(來源:黑龍江省消防救援總隊)
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北方多地正在行動。
山東省實行汛期部門聯合值班值守,氣象、水利、應急、消防等部門已于6月1日起先行進駐,協同做好洪澇災害應急處置;目前可調度使用M-26等大中型直升機6架、H135直升機3架,建成直升機起降點159個。
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提出,針對農村地區、邊遠山區、城鄉接合部等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基層防汛責任,打通責任落實“最后一公里”。
黑龍江省統一用“龍威2020防汛(山洪)應急演練”為代號,在集中的時間段內,組織有山洪災害防御任務的縣(市、區)、鄉鎮、村屯有序開展演練。
氣象專家提醒,公眾要警惕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城鄉內澇,同時要注意防范強對流天氣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準備充分,行動有力,愿北方地區安然度過防汛“大考”!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丁怡婷 王浩 趙貝佳)
編輯:楊嵐
關鍵詞:防汛 北方地區 雨帶 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