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藏糧于地 藏糧于技

——保障糧食安全民企有作為

2020年07月17日 10:38 | 作者:王金晶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B20200717001-zx6

西部環保土壤改良示范基地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14億中國人的飯碗,我們有能力也務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糧食安全已經成為后疫情時代的一件大事。今年,夏糧再獲豐收,進一步穩住了百姓的“米袋子”。這期間,在農業園區投資運營、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等領域頻現民營企業身影。未來,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民企還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多年來,我們靠自己解決了世界近1/5人口的吃飯問題。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保障糧食安全、穩住農業基本盤,就是穩住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壓艙石。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狹義來說,我們要守牢“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安全底線;廣義而言,我們要“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糧食安全不僅僅是指在數量上能夠滿足國民的基本需求——夠吃,還有一層含義指食品的健康無害———優質。

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糧食安全問題,其解決也必然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貢獻了中國經濟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占我國企業總數90%以上的民營企業毫無疑問成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全力保證優質耕地面積

隨著我國人口增長和城鎮化不斷發展,人多地少、耕地面積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為了落實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去年11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明確提出“開展綠色農田建設示范,推動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生態涵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園生態改善有機融合,提升農田生態功能。”

長期與土地打交道的全國政協委員、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表示,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食品安全工作雖取得了許多成效,但仍面臨不少挑戰,如:微生物和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超標、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預警薄弱等。

為此,何一心提出建議:“一方面應加大對農產品產地周邊的環境監測力度,同時加大對土壤改良修復工作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快速檢測體系的建設,同時鼓勵企業自檢檢測室的第三方認證,推動農產品檢測體系的完善。”

何一心委員所關心的,也正是很多民營企業正在實踐的。2015年,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鴻達興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奕豐的倡導下,一家民營的土壤研究機構———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得以成立。近5年來,廣東地球土壤研究院已測量2萬多份樣本,做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為社會提供土壤治理技術咨詢及土壤、水質檢測分析等服務,推廣土壤改良與治理新技術。

據了解,鴻達興業旗下西部環保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土壤調理劑系列產品能夠有效治理酸性和鹽堿化土壤,改善作物生長的土壤環境,提高作物品質與產量。實驗結果表明,使用這一土壤調理劑后,作物產量普遍提高10%至15%。

“如果鹽堿化土地全部成功改善,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我國糧食產量,我們希望能為祖國修復出千萬畝良田。”周奕豐說,“在內蒙古鹽堿化嚴重的地帶,1000多年種不出水稻的土地經過治理,也種上了幾萬畝水稻,成為糧食示范基地。”實際上,不止在內蒙古,鴻達興業已持續在廣東、福建、江西等省份開展土壤綜合治理多年,累計改良逾百萬畝土地。

為了改善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的現狀,鴻達興業還在探索新型“生態農業”。其基本思路是使用優質土壤,讓城市小塊空間、無土空間、不具備種植條件的地方實現作物的栽培,將農業與固定土地分離,真正意義上實現便攜式農業。“房頂、空地、沙漠、礦山、灘涂等空間都可利用,現在,我們用1個集裝箱高柜就能實現1畝地的栽培量。”周奕豐興奮地說。

努力提升種植水平

“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不斷提高耕地質量的同時,我們必須要重視生產能力建設,在生產種植環節中提升專業人才素質,加強精細管理,不斷提升單位耕地的產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如是說。

閔慶文認為,民營企業在新技術轉移應用、專業人才培養、市場投入方面都具有顯著優勢,能夠成為國有企業和當下農業機制的有效補充,對于“藏糧于技”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從種子培育到農藥研發,再到肥料供給;從無人機監測農作物長勢、噴灑農藥到植保機器人施肥、采摘,再到無人駕駛的“鐵麥客”,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背后處處隱藏著民營企業的身影。

今年年初,廈門城聯科技有限公司剛剛完成了位于福建莆田的近200畝智能溫室大棚的建設,而這只是公司興建的多個智能農場中的一例。據了解,此類智能溫室大棚是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信息系統技術,通過各種傳感設備對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土壤水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光照強度等數據進行采集,利用網絡信號傳輸采集到的數據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會根據人工經驗所設置的各種參數來進行比較,判斷實時的數據是否符合預制參數要求,并通過PC端和手機App查看大棚內實況,并進行遠程控制。控制中心還能將設備采集的數據進行智能數據處理,形成直觀的曲線圖表且遠程設備自檢,若出現任何問題,系統會自動發生多樣化報警,以保證問題及時發現、處理。

廈門城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志勛介紹說,在可自動控制室內的溫度、濕度、灌溉、通風、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的溫室中,每平方米溫室一季可產番茄30kg~50kg,黃瓜40kg,相當于露地栽培產量10倍以上,還能有效節水、節肥、節藥,使整體能耗降低15%~50%。此外,智能控制系統對室溫生產環境的改善,有利于推廣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提升單位面積的農業經濟產值,促進農戶增產增收。

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

保障糧食安全,需要更多市場主體積極主動投入到農業產業中去。只有不斷加大投入,改變社會對農業的認識、對農業從業者的認識,才能進一步調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7月3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7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要求加快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現代農業園區、動植物保護、沿海現代漁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供水保障、鄉鎮污水處理、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農村公路、農村電網等11個農業農村重點領域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建設。

在閔慶文看來,《意見》的發布賦予了民營企業全面參與農業產業化的歷史機遇。“具有先進理念、適度規模、優質人才、前沿技術、市場渠道、資本投入等優勢的民營企業,應當在農業生產的全鏈條和經營管理的全方位發揮積極作用。”

閔慶文說,除了保住耕地、提升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對于保障糧食安全也極其重要。“社會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將有助于生產資料的流通,有助于留住專業人才,也將對健全農產品流通體系大有裨益。”

近期網絡上火爆的農產品直播帶貨,就是社會化服務水平提升的成果。全聯農業產業商會秘書長郭淑麗告訴記者,不久前,全聯農業產業商會組織開展的“縣長走田間”產業直播公益活動“戰果”喜人:直播間觀看總人數達176萬人,僅碭山酥梨開播半小時就賣出20萬斤、臨縣紅棗3小時就成交16萬元……

據介紹,此次活動承辦方北京一畝田新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為全聯農業產業商會常務理事單位,其平臺擁有用戶2400多萬、分布在全國2800余個縣。

“直播活動通過縣長代言方式,展現當地農業產業優勢。商會依托全國渠道及農業龍頭企業,將產業鏈條資源引進縣域并實現對接。”郭淑麗說,“接下來,商會還將以直播為核心,為區域農業經濟在政策對接、技術升級、管理提升、渠道完善、產品溢價等方面,注入長久的內驅力。”

農業規模、生產方式、經營主體、產業功能等,隨著技術發展和流通體系的健全都將迎來不同程度的改變和拓展。閔慶文表示,在這一過程中,民營企業的深度參與,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糧食供給的安全系數。

編輯:秦云

關鍵詞:農業 安全 糧食 提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亚洲A∨电影免费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