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全國政協委員徐大勇:牢牢把握糧食豐收主動權
國家統計局16日對外公布的數據,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我國夏糧產量創新高。二季度,我國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比上年增長0.9%。”全國政協委員、連云港市政協副主席、市農科院院長徐大勇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2%”含金量十足,證明我們經濟基本盤穩住了,民生底線也兜住了。
在徐大勇看來,疫情的洗禮,讓農業和糧食的重要性顯像化了,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倉廩實、天下安”的深刻哲理及其深遠意義。同時,我們要充分地看到疫情給農業帶來的嚴重影響,看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看到國際貿易環境更加復雜,彌補產需缺口的風險凸顯。
徐大勇表示,糧食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是今年農業生產的頭等大事。要切實壓緊“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主產區要壓實重擔,穩定、增加糧食面積、多產糧、多貢獻商品糧;主銷區要確保一定的糧食面積、產量和自給水平;產銷平衡區要穩定糧食生產、確保區域供需平衡。
展望下半年,徐大勇表示,我們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從政策、裝備、技術、監測等方面多向發力,采取有力措施,牢牢把握糧食豐收主動權。
為此,徐大勇建議:一是多措并舉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和覆蓋范圍,穩定政策預期。依據糧食凈流入量、糧食生產資源消耗,對標全國人均GDP水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增加對糧食主產區的轉移支付。二是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區域農田建設的科學性。同時加快推廣智能化、復合型農業機械應用,在現有高標準農田建設及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的基礎上,設專項支持糧食全程機械化推進計劃。三是以優質品種及其配套技術、農機轉型升級為兩翼推進“藏糧于技”發展,加快機制創新,實現技術到田、技術到村。四是密切跟蹤洪水退去后病害蟲害監測,推進科學減災防災保產量。實行有側重的分區防控。進一步提高專業化防治隊伍和廣大農民群眾科學防病蟲害技術水平和應急防治能力,發揮統防統治的協同效應。
編輯:秦云
關鍵詞:糧食豐收 主動權 徐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