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科技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三五”累計下達生態環境資金2248億元7月28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達生態環境資金2248億元,科技在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夏季臭氧治理初見成效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介紹,從6月的監測數據來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見成效。9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個城市優良天數同比提高,5個城市同比持平,10個城市同比下降。
劉友賓介紹說,為有效控制臭氧污染,生態環境部制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組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的95個城市開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堅行動。
“生態環境部將深入推進強化監督幫扶,加大VOCs減排力度,扎實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有效提升優良天數比率,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任務。”劉友賓說。
“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達大氣污染防治資金974億元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表示,“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達生態環境資金2248億元人民幣,其中大氣污染防治資金974億元。
鄒首民說,“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部配合財政部管理的生態環境資金有四項,分別是水污染防治資金、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
據鄒首民介紹,“十三五”期間,大氣污染防治資金974億元,其中2020年為250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約119%。資金主要用于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包括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資金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將網盡天下環保好技術
在新聞發布會上,鄒首民還重點介紹了生態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
據介紹,成果轉化平臺堅持公益性定位,主要開展技術評估、技術篩選、技術孵化、技術咨詢、技術展示和技術推廣等核心任務。
“平臺的目標是網盡天下環保好技術,為企業和政府污染治理和環境管理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目前這個平臺已經匯集了45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鄒首民表示。
“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平臺開設‘無廢城市’‘VOCs污染防治’‘畜禽養殖’等專欄專區,分類梳理、遴選和展示技術、案例等,并及時輸送至攻堅一線。”鄒首民說。
“平臺除了開展線上技術服務之外,還在線下開展點對點服務相關城市。根據各個城市提出的問題,點對點去城市幫扶,在包括天津、成都、長沙、湘潭、南京進行成果供需對接和推廣,累計為1500余家企業提供了科技咨詢服務。”鄒首民表示。
編輯:秦云
關鍵詞:十三五 生態環境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