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影響了醫院的日常診療秩序,打亂了患者求醫的腳步。這種影響在腫瘤患者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在做客人民政協網《尚醫》欄目時表示,腫瘤患者多數為老年人,本身免疫力就比較低,比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醫院又是人員聚集的機構,本身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就比較高,所以醫院全體員工都非常重視疫情防控,患者就醫的程序更加嚴格,不少外地腫瘤患者的治療受到了影響。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還要保障病人的治療,這個問題王貴齊一直在思考:“疫情防控這根弦永遠不能放松,我們在整個的程序上應該說要比原來更嚴格……我們會利用多種形式,更有針對性地給病人去做一些綜合的治療,盡量減少疫情的影響。”
疫情的出現既是“危”也是“機”,促使人們思考如何做好腫瘤防治工作。王貴齊強調了兩個關鍵字:一個是“分”,一個是“強”。“分”就是分級診療,改變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狀態,讓大病不出縣。要想做到“分”,前提是“走”,就是讓腫瘤防治技術走出金字塔(三甲醫院),走向基層,這就需要既聯體,又聯腦,還聯利益的政策扶持,這樣“分”才能更持久?!敖柚ヂ摼W,技術能力‘走’出去變得更加快捷。現在我們即使不出醫院,在北京利用5g技術,也能去指導基層醫生進行實時手術?!?/section> “強”就是讓基層醫療機構“強”起來。基層醫院不具備篩查和診治腫瘤患者的能力,病人無法早期發現病情,一旦發現很可能已經到了中晚期,這是患者紛紛涌入大城市大醫院的根本原因。幫助基層培養人才,做好“傳、幫、帶”非常重要。 王貴齊對于像他這樣的醫學專家有一個定位:“評價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醫生的標準,不應該是我能看多少病人、做多少手術,而是我培養了多少人才,除了自己帶領的團隊,幫助其他團隊(基層醫療機構)成長了多少。”疫情之下的癌癥防治如何進行?
如何做好分級診療,助推癌癥防治?
……
詳情請戳視頻↑↑↑
制片:石紅海
導播:宋寶剛
主持人:韓月
編導:孫歌
攝像:滿達呼 賴仁杰 汪凱
后期: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