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廢塑料回收率低究竟卡在哪?

2020年08月06日 09:23 | 作者:王菡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約有6300萬噸的廢塑料需要處置,其中回收再利用的廢塑料有1890萬噸,僅占30%。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供銷合作總社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進一步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特別是完成2020年底階段性目標任務作出部署。

這是自年初新“限塑令”之后,政府再一次對塑料說不!

對于治理塑料污染很多人能想到的第一個治理方案就是回收再利用。礦泉水瓶、塑料袋、快餐盒……這些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塑料物品,都能回收后物盡其用嗎?

2019年廢塑料回收率僅為30%

“超市里的塑料袋我基本都留著當垃圾袋了,礦泉水瓶子啥的,我也都留著賣錢了,這就算是都回收利用了吧。”居住在北京市豐臺區的居民王大媽告訴記者。

塑料瓶子賣錢、外賣餐具多次使用,這是普通居民能想到的塑料回收利用了。事實上,這僅僅是廢塑料回收利用的冰山一角。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約有6300萬噸的廢塑料需要處置,其中回收再利用的廢塑料有1890萬噸,占比30%。而在2018年,廢塑料總體回收利用率為27%。

是什么制約了廢塑料的回收率低?

“塑料的種類很多,就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就有十幾種,每一種回收利用的工藝和手段都不一樣,都需要單獨分揀、單獨加工利用。”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告訴記者。

無論是化學方法還是物理方法轉換利用,均面臨一個困難:即回收的廢塑料品種混雜,不易鑒別分類。

王永剛還給記者舉了例子,“比如一次性吸管,它的加工利用方式就和普通的塑料袋不一樣,把它單獨收集起來不僅難度大,量也不夠。”

此前,就有物流企業嘗試收集快遞包裝袋,但因為量小,成本高,最終不了了之。

回收體系的脆弱,一直是中國廢塑料產業頑疾的癥結之一。

據介紹,目前進入循環利用的廢塑料是附加值比較高的,諸如廢冰箱拆解產生的聚氨酯泡棉、機動車拆解產生的廢海綿等,仍有大量的廢塑料被填埋處理,成為污染環境的“元兇”之一。

2019年,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專題調研組曾專門到河南、吉林兩省調研。

在臨行前的座談會上,科技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塑料垃圾回收分選智能化技術亟待推廣普及。我國塑料垃圾智能化收集技術仍然局限于特定區域和特定廢舊塑料品種,且就地化只能收集分類水平低,多品種廢舊塑料制品分類儲存、運輸裝備和智能預處理分選裝備缺乏。”

還有專家表示,即使很多塑料包裝帶有回收標志,100%可回收,并不代表真的會被回收。

據介紹,大多數塑料的“回收”其實應該被稱作“降級回收”,也就是說,這些舊容器沒有被制成新容器,而是重新處理之后變成質量更差、價值更低、無法重新再回收的產品。

散亂污企業充斥市場

除了回收體系脆弱之外,再生塑料行業還面臨著另外一個難言之隱:回收企業魚龍混雜,一些散亂污企業充斥市場。

2019年,記者曾在吉林省扶余市弓棚子鎮的田間地頭一家廢塑料回收利用廠采訪,只見這家小企業廠房簡陋,噪聲巨大、污水橫流。

“我們一年收60噸地膜,把地膜加工成塑料顆粒,然后銷往河北二次加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王永剛坦言,再生塑料行業入門門檻低,企業整體偏小且分散,廢水、廢氣收集治理問題多。

目前,我國再生塑料行業企業超過2萬家,但絕大多數是小企業。

科技部提供的材料顯示,塑料垃圾回收利用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環保設施不健全,環境風險比較突出。塑料垃圾資源化產品綜合性能和附加值仍然偏低。盡管廢舊塑料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性能取得不斷提升,但由于我國塑料垃圾來源與組成復雜,高端化利用仍然缺乏專屬性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總體持續偏低。

“塑料廢棄物流向監管不到位制約行業發展。廢塑料回收體系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廢塑料有沒有流入到正規的處理企業當中去。”王永剛說。

與此同時,再生塑料行業應該是有效處理社會產生廢塑料的服務行業,行業的存在是應該等同于全社會廢棄物處理的基礎設施,每一個地區都不可或缺。

“但目前很多地區對再生塑料行業認識不到位,害怕擔心廢塑料回收處理項目的落地,有些地方干脆一禁了之,不允許廢塑料回收利用企業存在。”王永剛表示。

標準體系亟待健全

王永剛還告訴記者,目前再生塑料行業還面臨著標準缺失的困境。

“目前再生塑料行業僅有《廢塑料分類及代碼》《廢塑料再生利用技術規范》等少數幾個標準,迫切需要制定再生塑料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再生塑料生產裝備節能環保評估技術、綠色再生顆粒、廢包裝材料再生利用條件要求等標準,只有對原料、生產過程以及特殊塑料廢棄物提出明確的標準要求,企業方能把綠色落到實處,無標準談綠色是紙上談兵。”王永剛表示。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景虹也建議我國需要完善塑料污染控制的立法及相關標準,出臺針對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和塑料微珠的針對性禁令和稅收政策。

同時,李景虹還建議應加強國際合作,使塑料回收變得“有利可圖”。

“比如制定新的包裝規則,提高市場上流通塑料的可回收性;建立更完善的標準化回收系統,激發塑料回收行業的價值;開發更智能、更易于回收的塑料材料,使回收過程更加高效。”

對于如何使再生企業做大做強,王永剛則建議國家引領主導、地方政府應扶持和建立一定數量的廢塑料處置龍頭企業,以城市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固定下來,為未來中國廢塑料處置建立完整的體系。

“通過稅收和政策鼓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再生塑料的競爭力,讓企業有動力去處理廢塑料。”王永剛表示。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加大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專題調研組的委員們也建議,“要積極落實國家鼓勵循環利用資源、綠色制造、綠色金融、綠色消費、綠色采購等優惠政策,對從事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生產、使用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

再生塑料產業的春天或已來臨

雖然目前再生塑料產業的發展依然面臨種種難題,但政策的不斷加碼讓王永剛對行業的未來依然充滿信心。

事實上,早在2017年,隨著我國“禁廢政策”開始實施,可再生塑料行業把從2018年之后的行業發展階段定義為“綠色發展階段”。

“這次疫情更加堅定了再生塑料行業必須由資源型向環保型轉變的綠色發展道路。”王永剛說,“行業將面臨重大轉折。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我們需要動員各方力量通力解決。”

2020年不斷有好消息傳來。

先是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也提出構建塑料回收管理體系和步驟,從不同的層面上發力,比如規范企業的生產,健全垃圾回收體系等。

5月1日,北京開始實施新修訂的《垃圾分類管理條例》。

王永剛對此表示,垃圾分類將促進整個再生塑料行業的發展。“分揀是決定材料復用經濟性的重要因素。但分類只是第一步,一定要建立流向監管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廢塑料安全環保的回收利用。”

目前,九部門下發的《通知》也再次對塑料污染治理層層加碼。

通知要求對減塑重點領域,落實落細工作措施。重點圍繞《意見》提出的2020年底要完成的目標任務,對禁限超薄塑料購物袋、超薄農用地膜、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簽等,規范集貿市場塑料購物袋使用、加大塑料廢棄物分類回收和處置等重點工作,逐項提出狠抓落實的措施,并明確了責任單位。

“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做好源頭減量的同時,強化塑料廢棄物回收處置等工作,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王永剛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廢塑料回收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天堂免费mv小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 | 最新晚上碰碰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