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讀書>委員談民法典>一問一答
一問一答丨為什么民法典用“社會服務機構”,而不再用“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辦學校、民辦醫院、民辦研究所大量涌現。1996年7月中央將這類組織命名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歸口民政部門統一登記,1998年10月國務院頒布《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范“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行為。
但是,“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概念存在明顯問題:一是外延不清,從字面理解可以涵蓋基金會、社會團體等其它組織;二是內涵不明,不能準確反映這類組織提供社會服務、從事公益事業的屬性。
慈善法首次將“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名稱統一稱為“社會服務機構”。民法典也采用了這個概念。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民辦非企業單位 概念 民法典 社會服務機構 一問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