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廈門市集美區政協建議:
疫情防控常態化 應重新審視基層醫療體系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關口”作用,但也暴露出了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缺乏、醫療業務用房嚴重不足、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問題。
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為更高效地防控疫情,加快提升基層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廈門市集美區政協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民主監督,先后開展專題調研3次,召開專題座談會6場,并于8月初召開常委會專題協商,形成了《提升城鄉醫療衛生水平推進情況專項民主監督的報告》。
調研中,委員們發現,基層醫療機構人員嚴重缺編的問題格外突出。“當前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既要做好日常公共衛生工作,還要應對疫情防控的各項任務。目前集美區基層醫療在崗人數450人,還停留在2015年核定的服務人口編制,遠遠不能滿足基層醫療每萬人配備8名醫護人員的要求。”廈門市集美區杏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荀山英表示,當前基層醫療從業人員均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難以滿足基層民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廈門市第二醫院副院長康寧也指出,當前區級基層醫療服務機構對醫療信息化建設較為薄弱,部分診療過程無法留痕和追溯,基層醫院與三級醫院更存在很多信息孤島,難以實現疫情的精準防控和流行病學調查等醫療工作。
為此,集美區政協建議,應強化基層衛生隊伍建設,構建靈活可變的人員編制調控制度和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交流制度,在各醫療機構之間構建暢通的人員交流渠道和人員調配機制,解決鎮街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招考難問題。并強化自身人才培養,研究制定本地醫學生“定向委培協議”。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建設方面,應完善醫聯體建設,發揮聯動防控效應,實現信息協同、服務協同和遠程會診,實現健康檔案、疾病診療資料共享,加快公共衛生應急處置速度。此外,委員們還建議,應重新審核國家基本公共衛生規范服務的各項內容,根據其必要性、可行性來重新調整服務項目,強化公共衛生應急服務,落實重大傳染病的社區防控任務和責任,充分考慮基層衛生機構的條件和承受能力,讓基層衛生機構干應該干的事,干好該干的事。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基層 防控 醫療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