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政策解讀 時評 人物 三同 典型案例

首頁>扶貧>資訊

扶貧路上的“父子接力棒”

2020年08月31日 09:59 | 作者:張晨俊、薛天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已經過了處暑節氣,地處秦巴山區的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仍然持續著高溫。接到短時強降雨預警,扶貧干部楊清波發動汽車,駛上通往譚壩鎮鴨蛋河村的蜿蜒山路,五保戶惠全社總讓他放心不下。

64歲的惠全社是楊清波幫扶的五保戶,本應該到鎮上敬老院享受集中供養,但舍不得老房子和10畝烤煙地,他還是選擇住在村里。

在村口,正遇到惠全社從烤煙地里回來,楊清波忙上前提醒:“近幾天暴雨多發,咱們在山里收烤煙,時刻記得安全第一。”“放心,每次預警村里都通知到位了,必要時還會安排集中轉移。”惠全社說。

鴨蛋河村曾是大山溝里的深度貧困村,為了脫貧增收,村民從1993年開始種植烤煙,但由于基礎設施條件差,交通不便,脫貧難度相當大。

“過去聽父親說,這里是山高路又險,村窮人心散;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出村沒有水泥路,山上聯系‘全靠吼’。”楊清波說。

楊清波的父親楊宗興,曾是鴨蛋河村黨支部書記,也是村里脫貧工作領頭人。在楊宗興帶領下,3年時間里,鴨蛋河村發展了幾百畝烤煙田、修成了通村路,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較大改善。鴨蛋河村連續3年被評為“烤煙生產大村”,楊宗興也被鄉黨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

村民們鼓著勁,還想跟著楊支書繼續干。但2010年7月,一場特大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沖進了鴨蛋河村,堅守在搶險一線的楊宗興,年僅48歲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遠在上海工作的楊清波聽到父親離世的噩耗,連夜趕回了家。料理完后事,他決定留在家鄉,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續帶領鄉親向貧困宣戰。

2011年,楊清波通過當地的鄉鎮干部招考,留在了譚壩鎮政府工作,并負責鴨蛋河村的包扶工作。建設村組織活動中心、興修公路、謀劃提升烤煙產業……父親曾經天天念叨的事,如今成為楊清波從頭學起的新“課程”。

10年來,鴨蛋河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水、電、路完成改造提升,發展優質烤煙田1000畝,種植核桃3400畝,2019年人均純收入14700多元,全村227戶貧困戶已順利脫貧214戶。楊清波也從一個年輕后生,成長為讓群眾信服的扶貧干部。

走在鴨蛋河村以父親命名的“宗興路”上,楊清波說自己最大的成就,就是沒有給父親丟臉。“我們父子兩代人,都和鄉親們走在同一條脫貧致富的大道上。”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敬老院 預警 脫貧 貧困村 搶險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日韩AV一二区 | 日韩R级无卡亚洲一区 |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 亚洲天码中字一区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亚洲 | 婷婷六月综合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