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鄉村建綠道 城鄉通“血脈”——重慶銅梁“綠道經濟”成長記
新華社重慶9月9日電(記者李勇、李松)在重慶銅梁區,“想致富,先修路”,這條鄉村發展老經驗,在新時代被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銅梁西郊,這兩年修起了60公里融交通路、產業路、觀光路等于一體的鄉村綠道。通過“串點成線、連片擴面”,不斷成長的“綠道經濟”,搭起了城市資源下鄉、農村人才回流的渠道,也暢通了城鄉融合發展的“血脈”。
綠道正成鄉村新地標
銅梁西郊的綠道正在成為鄉村新地標:路面寬度統一設計為7米—8米,干凈平整;用彩色瀝青鋪出足夠的步行空間,猶如一條彩帶蜿蜒穿行;綠道串點成線,串起各處景點,沿線處處成景……
綠道是條產業路。60公里綠道,串起130多家農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分布著30多個水果、花卉、苗木等產業基地。
從最初流轉200畝,到如今的800畝,不斷完善的綠道網絡,讓巴川街道玉皇村苗木種植大戶陳貴虎信心更足了?!斑^去村里多是1米多寬的土路,落雨就見泥,而且還有‘斷頭路’,基地貨車進出都不好掉頭。”陳貴虎說,綠道帶來大變化。如今車行自如,好路直接延伸到田間地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綠道又是景觀路。綠道集生態廊道、健身步道、自行車道等功能于一體,村民有了休閑散步的好去處,市民下鄉能看好風光。
綠道沿線的玄天湖畔,各類花草一叢叢、一簇簇,在秋日里綻放著不同色彩。“我們在綠道兩旁,種植烏桕、竹子、蘆葦等植物。以低成本造出好風光,就是要凸顯原鄉風情,自然野趣?!便~梁區玄天湖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龐登科說。
“以前各村旅游項目多是單打獨斗,現在綠道串聯,能讓大伙兒抱團發展。”土橋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楊俊峰介紹,鎮里以西郊綠道為統一品牌,開發旅游環線,發展農事體驗活動。綠道上的好風景,引得游客紛至沓來。
房里直播間,屋后農產地
銅梁西郊綠道依山就勢、蜿蜒伸展,串起5個鎮街,輻射120平方公里的鄉村面積……銅梁區委書記唐小平說,完善的綠道系統,不僅僅美化了村容村貌,還蘊含著鄉村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的綠色路徑。
這是銅梁“綠道經濟”的一處典型消費場景——以玫瑰花瓣建筑形態打造的西來村“鄉村會客廳”典雅別致,在其中,游客既能看書、品茶,還能享受婚紗攝影等服務。
在西來村,村支部書記周英德最近幾年的工作,和“愛情”緊密聯系在一起?!熬G道沿線,村里布局了1300多畝玫瑰基地,還環河建起了玫瑰島,市民下鄉就能體驗‘玫瑰之約’?!敝苡⒌抡f,村里圍繞“愛情”開發的精品民宿、七夕活動等也不斷成熟。西來村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打卡地。
在生態產業化的過程中,最受益的還是本地村民。西來村以前是典型的“空殼村”,集體經濟無收入,農民大量外出打工。如今,鄉村“愛情產業”煥發生機,帶動村集體經濟組織也有了90多萬元收入結余?!拔覀儨蕚湎掳肽昝嫦蛉w村民搞一次分紅,讓大伙兒都能品嘗‘愛情產業’的甜蜜?!敝苡⒌赂嬖V記者。
圍繞綠道“謀篇布局”,農業新產品、農村新業態順勢涌現。“房里就是直播間,屋后就是農產地?!痹阢~梁南城街道黃桷門村,一個包含24個直播間,主推銅梁本地農產品線上銷售的電商直播基地已初步成型。
“重點圍繞綠道產業做文章,現場摘桃李、山坡捉土雞,還推介銅梁本地的鵪鶉蛋面、葛粉等……一次次網絡直播,原汁原味地展現著鄉村土貨的價值。”直播基地負責人羅德盆說,小屏幕正在打開大市場,最近三個月,直播帶貨銷售額超過了500萬元。
“新農人”有了新舞臺
墻面刷上糠殼石灰,保持樸素的農家風格;就地取材,用風干的蓮蓬、荷葉做室內裝飾;屋前栽植美人蕉、三角梅,更遠處的水塘里荷花開得正艷……“推窗即見綠,鼻尖有荷香”,這就是銅梁土橋鎮遠近知名的農家民宿“原鄉藕寓”。
從破舊農房到整潔民宿的這一華麗轉身,也有土橋鎮慶林村20多歲本土人才唐韻秋的一份努力。
“綠道帶來了人氣,提振了產業,也讓我們這些年輕人有了一展想法的舞臺?!痹凇霸l藕寓”,唐韻秋既當經理,又當服務員,很有闖勁?!捌泛苫ㄏ?、吃全荷宴,我們這家民宿,打的就是荷花品牌?!秉c子不斷的唐韻秋還結合村里產業特色,向住宿游客推出田間捉魚、釣蝦等服務,在簽約果園摘水果還有折扣……“吸引、留下更多游客,也就為鄉村旅游帶來更多機會?!碧祈嵡镎f。
這幾年“綠道經濟”紅火興起,讓曾經在外的陳天龍覺得,鄉村產業也能闖出一番天地。在土橋鎮六贏村,陳天龍流轉了500畝桃樹,桃花盛開時“賣風景”,果子成熟時推采摘游?!八耐ò诉_的綠道,引來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城里人打開汽車后備廂,鮮桃經濟效益也跟著打開了。”陳天龍笑著說。
“在綠道沿線,涌現出不少鄉村本土人才和各類農業‘創客’。這些‘新農人’有了新舞臺,讓曾經沉寂的鄉村重新活躍起來。”唐小平說。
關鍵詞:鄉村建綠道 城鄉通“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