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國產車缺少中國芯,誰是攔路虎?
——訪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市場規模穩定在2500萬輛至3000萬輛,占據全球市場規模約3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約30%~40%。隨著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不斷普及,汽車芯片應用數量快速提升,但我國汽車芯片自主率不足10%,關鍵系統所用芯片全部為國外壟斷(先進傳感器、車載網絡、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自動駕駛等)。在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存在嚴重的“卡脖子”風險,迫切需要實現自主安全可控。
“據測算,智能新能源汽車關鍵芯片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1%,2022年單車芯片成本約600美元至1200美元,我國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可達到300億美元。從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汽車產業供應鏈安全性、汽車芯片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看,實現車規級芯片國產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現實意義和經濟效益?!痹诮邮苋嗣裾f報記者采訪時,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這樣表示。
在原誠寅看來,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在標準規范、技術研發、車規工藝、測評認證、應用推廣、產業培育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和瓶頸。
在標準規范方面,我國沒有車規芯片標準體系,導致芯片產業和汽車產業缺乏統一的技術對接規范而形成斷層。芯片企業沒有科學有效依據來設計自主汽車芯片,整車企業和汽車電子供應商企業沒有科學有效依據來選用自主汽車芯片,只能被動模仿國外汽車產品選用國外汽車芯片。
在芯片研發方面,我國車規級芯片的設計研發技術受制于人,部分關鍵技術尚處于追蹤、摸索、模仿階段,特別是車規可靠性、車規功能安全等芯片架構和模塊設計技術,相比國外產品有很大差距。
在測評認證方面,我國缺乏完備的車規級芯片第三方測試評價和認證平臺,不能對自主汽車芯片開展獨立的、公正的、權威的第三方車規標準符合性測評和產品質量審核認證,在芯片行業和汽車行業之間缺乏順暢的質量認可通道。
在應用推廣方面,汽車芯片是汽車產品的二級或三級部件,嵌入汽車電子電控一級部件再搭載上車使用。我國絕大部分汽車電子電控系統供應商,很少基于自主汽車芯片開展部件設計,自主汽車芯片沒有機會進行搭載應用,沒有打通技術上車的“最后一公里”,難以進入整車企業供應鏈。
在產業培育方面,產業上游供給側和下游需求側未能充分結合,“政產學研用資創”各創新要素未能整合協同,創新體系搭建步伐滯后、協同創新能力較弱。以上綜合表現為缺乏良好的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嚴重阻礙了自主汽車芯片的研發創新、推廣應用、產業發展。
直面挑戰,實現自主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聯動發展,既是解決自主汽車芯片“卡脖子”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的重要議題。“為此,我建議,基于我國汽車和芯片兩大產業的長期投入積累和市場規模優勢,以汽車需求側拉動芯片供給側,以下游市場應用拉動上游研發制造,直接打通下游應用場景,用市場化手段拉動建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打破行業壁壘和補齊行業短板,實現關鍵汽車芯片的國產化和自主化。其經驗也可以推廣至全國和其他行業。”原誠寅這樣說。
他的一個具體建議是,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級創新平臺,聯合全國范圍的汽車、芯片、電子和軟件等主要企業和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聯盟”。以“聯盟”為依托,建設“自主汽車芯片產業創新生態”。
“圍繞這一生態建設,我們應秉承一些原則,比如堅持以市場化方式,通過下游市場應用反向拉動上游研發制造,直接打通汽車需求側和芯片供給側;通過共性平臺引領,打通融合產學研用資創,形成生態聯盟;體制機制創新,以資本手段靈活綁定汽車企業和下游市場;多渠道成果轉化,利用新型電子電氣架構平臺、整車開源驗證平臺、資源和IP共享平臺、創新拉力賽等加速推廣;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先技術主導、產業支持,再產業主導、資本助力。”原誠寅這樣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產車 中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