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35份入黨申請書的背后
新華社南寧9月23日電題:35份入黨申請書的背后
新華社記者黃慶剛、楊馳
在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平安鎮橋頭村村委會辦公室的檔案盒里,存放著35份入黨申請書,村民們用質樸的語言寫下入黨緣由。
“我是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農村,目睹了許多黨員為改變村里落后面貌付出心血和汗水,深切體會到黨給老百姓帶來幸福。”橋頭村村民莫元軍在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道。
走進橋頭村,蜿蜒悠長的巷道干凈整潔,兩邊是青磚黛瓦的仿古民居。莫元軍的民宿在街邊拐角處,共有7個房間12張床位。“淡季平均每天有500元左右的收入,節假日要提前訂房。”莫元軍說。
兩年前,橋頭村還是另一番景象。那時村里垃圾亂堆、污水橫流。橋頭村下轄的橋頭屯和蟠龍屯經常因灌溉用水發生糾紛,村民互不往來。地方政府出資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時,很多村民為了自身利益不肯讓步。
2019年,縣里的重點康養項目落戶橋頭村,橋頭屯和蟠龍屯合并為健康文化村,并且成立了黨支部。“支部委員每天走家串戶,挨個做思想工作,還不時組織聯歡會和文藝表演,村民相處久了,感情深了,開始積極配合村里各項工作。”健康文化村黨支部書記周三旺說。
此后,村里陸續實施了道路硬化和房屋外立面統一改造工程,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村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看到村里環境好轉、又靠近高鐵站,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莫元軍產生了開民宿的念頭。
“剛開始心里沒底,周書記就帶我們去陽朔等地參觀,讓我看到了創業的希望。”莫元軍說,2019年,在周三旺的幫助下,他申請10萬多元貸款,建起了村里第一家民宿。他的民宿成功后,相繼有4名村民向他學習經驗,如今,全村民宿發展到5家。
2019年,莫元軍和妻子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見證了村里的變化,也看到了村里黨員的付出,我想向黨員們看齊,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莫元軍說。
同莫元軍一樣,今年33歲的村民陳偉和妻子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受益于鄉村旅游的發展,陳偉和妻子開了一家甜品店,還利用當地豐富的瑤藥資源,開了1家養生館。“現在僅甜品店1個月的利潤就有1萬多元。”陳偉說。
為提升村民參與鄉村管理的積極性,橋頭村吸納村民輪流出任“道德村長”,開展糾紛調解、環境整治、愛心幫扶等工作。
如今,橋頭村設立了黨委,下轄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7名。橋頭村黨委書記黃剛說,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村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產業發展欣欣向榮,餐飲、民宿和康養店從無到有,村民看到發展的新希望。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村民 入黨 橋頭 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