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時評
溢出垃圾桶的營養餐,真的只是因為“眾口難調”?
今天有一條新聞火了:安徽阜陽潁東區的王先生披露,當地楊樓孜中心小學營養餐味道差,小孩不愛吃,將營養餐全部倒了。他提供的圖片顯示,幾位小學生正將還剩了很多的面條倒入塑料桶,另一桶內則已經滿得溢出來了。
9月25日,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楊樓孜中心小學最新制作的一種營養餐被很多學生表示味道實在太差,特別難吃,于是很多學生將營養餐倒進了垃圾桶里。在全社會提倡制止飲食浪費和大力推進光盤行動的當下,堆到溢出垃圾桶的營養餐,讓家長覺得浪費,也讓公眾覺得違和。
該校吳校長回應稱,一是被倒掉的是當地菜“蒸面條”,剩面溢出,不僅因為學生不愛吃,也因為塑料桶“體積較小”。二是學校供應營養餐時,不會出現剩飯溢出垃圾桶現象;學生們“眾口難調”,學校將會改善營養餐口味。三是吳校長自己覺得倒掉的面條“味道還行”,針對浪費質疑,會對學生加強宣傳教育。
這些說法,或許道出了某種真實,但仔細一推敲,又很容易找到漏洞。比如,既然是當地食物,孩子們應該有較高的接受度,為何還會倒掉那么多?學生們不倒其他營養餐,單單倒面條,豈不是說明這一品種確實口味不佳?如此多人都倒掉,就不是“眾口難調”能說得通的。
如果學校沒有真正去探究學生倒營養餐的原因,切實作出改變,而只是對學生“宣傳教育”,浪費行為就很有可能繼續??赡艿阶詈?,學校的“宣傳教育”變成禁止倒營養餐的硬性規定,學生迫于壓力,難吃也得咽下去??删退氵@樣,學校就算成功解決問題了嗎?學生們的感受,誰來顧及?
好端端的面條,為何被孩子們白白倒掉?新聞已經披露了一些端倪:用蒸面作營養餐,在經過配送到校加分發給學生后,往往又干又冷又坨。該校另一位負責人還表示,“配送時間長,導致味道有些差異。”王先生也說,“面條沒有一點油,就把面和菜拌在一起吃,非常干。”這說明,營養餐的選材不當,做法粗陋,甚至存在變味變質的可能。這樣的營養餐,學生愛吃才是“不正常”。
營養餐,不僅要讓學生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香?;蛟S,沒有那么多無緣無故倒掉飯菜的孩子,只有沒盡到責任的學校。
兩年前,湖南一貧困縣學生把營養餐牛奶倒水溝,引發社會關注。供奶企業被發現相關資質資格早已過期,擅用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名義宣傳。此前,還有學生家長爆料,孩子們反映學校發的“湘蜜”學生奶不好喝,認為存在“質量問題”。在輿論壓力下,問題被一層層揭露出來,當地政府也采取了積極的應對舉措。
小學營養餐“溢出垃圾桶”,不能只是一帶而過。為什么不好吃?背后是否還存在其他貓膩?或許值得進一步調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真的有問題,那就正好趁此機會徹底整改。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營養餐 學生 飲食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