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要聞

“一個都不能少” ——中共肇慶市委組織部幫扶懷集下帥壯族瑤族鄉小記

2020年10月21日 19:57  |  作者:林儀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肇慶1021日電(記者 林儀)在國家第七個扶貧日到來之際,肇慶市懷集縣下帥壯族瑤族鄉也奏響了決戰脫貧的雄渾樂章——1400多個日日夜夜,下帥鄉的戰貧成果躍然眼前:全域人民成功摘掉“窮帽”,1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達到“八有標準”全面脫貧,290人相對貧困人口實現有序退出,收入更是節節攀升。

回溯四年前,下帥鄉還只是個偏居一隅的鄉村,村民辛勤勞作,過著清貧簡樸、靠天吃飯的生活。在肇慶市委市政府定點幫扶號召下,市委組織部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導向,通過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社會扶貧等一系列綜合舉措,帶領下帥人民走上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深刻踐行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莊重誓言。

產業扶貧,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下帥壯族瑤族鄉是肇慶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位于懷集縣的西北部邊陲,是壯、瑤、漢三個民族的集散地結合部。下帥鄉山多地少,資源豐富,全域5個行政村(黃翰、東西、竹六、車福、山奢)都在幫扶計劃之內,情況略有不同。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產業興旺,關鍵是發揮地區產業優勢,挖掘、培育和壯大優勢產業。2016年,在肇慶市委組織部及端州區聯合駐村工作組幫扶下,山奢村依托天然優質的百香果種植條件,利用短短幾年時間,種植培育了500多畝百香果基地,一躍成為下帥山奢村“一村一品”特色優質農產品名片。

作為納入精準扶貧幫扶對象的瑤族退伍軍人趙群遠,雖然因家人病殘能享受兜底保障,

但這并未影響一家人自力更生、主動脫貧的想法。

在肇慶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及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趙群遠主動聯系村委,利用自家閑置農田試種了3畝百香果,因顯著的山地氣候,產出的百香果酸甜兼宜,爽滑留香,畝產均量可達2000斤。按照3元/斤的收購價格,單百香果種植一項每年收入可達18000元。再加上低保金、優撫金、養老保險金等補貼,每年人均收入可達14000多元,遠遠超出一般貧困戶脫貧標準。

“脫貧了,實現小康只是第一步,靠著這雙手走向富裕之路才是我所憧憬的。”正與兒子一同忙碌在百香果田里的趙群遠探出頭來,神采奕奕地告訴記者。

山奢羅力村組的壯族低保戶韋燈一家也是產業扶貧受益者。韋燈家一共7人,妻子陳如擊和大兒子韋署銘有多重殘疾,二兒子韋佐桔于9月份入讀下帥幼兒園。了解情況后,駐村扶貧工作隊不僅幫忙解決了韋佐桔就近上學難題,還設法讓韋燈一家參與到種植百香果,養殖雞鴨、黃牛,入職懷集公路局下帥道班站等多項幫扶舉措中。

“再也不為吃穿發愁,該為好日子奮斗了!”許多像趙群遠、韋燈這樣的貧困戶,紛紛在駐村工作隊幫扶下實現脫貧,走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自2016年開始,肇慶市委組織部及其派出的駐村工作隊,在綜合分析下帥天然環境、比較發展優勢基礎上,先后聯合“創先”工作組投入自籌總資金526.19萬元發展各類扶貧項目。其中,包含光伏電站建設、高山紫靈芝種植、本地黃牛養殖等扶貧產業項目,以及到戶開展春節慰問、技能培訓、臨時救助等15類保障類項目。同時,結合財政扶貧專項資金330.33萬元,累計幫扶下帥鄉實現在建、在運、在投扶貧項目共6大類,確保幫扶5個行政村貧困戶均有兩個以上扶貧產業帶動,實現有勞能力貧困戶人均增收1500—3000元不等。

把產業帶動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來抓,借助肇慶市委組織部幫扶力量,下帥鄉的集體經濟成功實現了由無到強的進階轉變。

就業扶貧,幫助貧困戶掌握致富技術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就業扶貧是增強“造血”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高質量脫貧、長效脫貧的有力方式。產業發展,給下帥鄉群眾在家門口提供了多樣化的務工崗位。

“跟著農技專家免費學種植,現在誰還愿意出去打工哦!”返鄉村民黃大姐對村干部滿意地說。欣欣向榮的產業發展態勢,也讓村民之間形成了相互比拼、相互促進的氛圍。自從扶貧工作隊進駐下帥后,大家一改從前習慣于等政府救助的狀況,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干勁十足。

在抓好貧困戶就業跟蹤服務同時,肇慶市委組織部著重從獎勵機制入手,不斷強化制度建設效能,專項設立50萬元務工獎補金,用于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就業、積極就業,并按照多勞多得多獎勵原則予以嘉獎。據統計,自2017年起,已連續3年面向187人次發放412300元獎補金,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長期穩定就業率從61.79%至72.95%的跨越式上升,極大激發了貧困戶就業脫貧的熱情和信心。

鑒于下帥民族鄉分散小農經濟為主的種養傳統,肇慶市委組織部還預留20萬元用作貧困戶種養項目獎勵金,專門面向在家務農、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實行農業項目的種養獎勵扶持,每戶獎勵標準1500元。

“我身體硬朗得很,把名額留給最困難的其他戶”是下帥黃翰村退伍軍人貧困戶馬賞序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除了享受高山靈芝種植、農光互補光伏電站、通用廠房以及天濤莫湖水電站等幫扶項目收益外,馬賞序絲毫不閑著,自家田地、蜂蜜基地、散工工地……只要身體沒問題,到處都能看到他勤勞的身影,妥妥的一名“精神小伙”。

種植近1畝的百香果,年養近100只家雞,15箱蜜蜂基地,通過學習技術、辛勤勞作和定點幫扶,馬賞序一家人早已實現脫貧,年人均收入從精準扶貧開始前的4000元,躍升至2019年底14900多元。如今的馬賞序不忘將自產百香果、蜂蜜贈予左鄰右舍,用他的話說,“是黨和國家的幫扶讓我脫貧,過上好日子,不能忘本啊。”

秉承著“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攻堅重點,肇慶市委組織部駐村扶貧工作隊把就業扶貧做到細致,做到實處,努力推動成為扶貧扶志的有力抓手。

社會扶貧,托起貧困群眾幸福夢

“以前出門都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在光纖寬帶入村、連路都硬化到家門口了,還入駐了很多扶貧項目,讓我們不但務工有薪金、年底還有分紅,既能在家門口就業,還能做點農活,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說起村里的變化,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

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下帥雨季集中且突發期,降水量增多明顯。2016—2017年,肇慶市委組織部聯合“創先”工作組,對下帥鄉53戶建檔立卡危改戶開展危房改造,總計支出100多萬元扶持危改。但有部分非危改戶,由于自建房屋建時較久,每逢大雨,墻體會有滲水現象,時間一長發霉發毛,一定程度影響了貧困戶日常生活。

駐村扶貧工作隊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隨后,工作隊專門針對此類貧困戶住房問題開展提升行動,邀請施工人員一戶戶實測、勘察、評估,并籌集修繕金5萬多元,順利幫助12戶貧困戶完成屋頂墻體修繕、室內廁所新建等基本保障性惠民工程,穩定提升下帥鄉貧困戶生活質量水平。

除了在生活上給予關懷,扶貧還需和扶智、扶志相結合。教育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除了關注產業項目和就業、農業獎勵扶持外,肇慶市委組織部善于從組織工作著手,積極發揮組織優勢,引入外部社會力量幫助少數民族貧困戶子女獲得相應教育資助。據悉,2017年以來,組織部先后聯系碧桂園、唯品會、中移互聯網等多家集團公司以及佛山易捐會、懷集創客聯盟、懷集(江門)聯誼會等社會組織累計支持25戶次貧困戶、152人次貧困子女獲20.43萬元資助。

針對部分貧困戶教育支出、醫療負擔重等情況,肇慶市委組織部專門從“6?30”扶貧資產列支1.75萬元用于教育資助金和大病救助金,支持13人貧困子女獲得教育資助、4人獲大病救助。劃撥3萬元于2018年9月推動下帥鄉成立助學會,并于2019年8月成功舉辦下帥第一屆助學獎學活動。

在今年疫情期間,駐村扶貧工作隊還跟蹤做好高三、初三畢業班學生網課學習保障服務,并在持續努力下,為全鄉60人非畢業班學生提供網絡電視信號學習條件。

不讓一戶貧困戶子女因貧窮而失學,是肇慶市委組織部精準扶貧工作的一貫標準和嚴謹作風,也是駐村扶貧工作隊心系貧困戶、扎根精準扶貧事業的“精耕”之態。

脫貧,夢想正變為現實;小康,奮進的步伐鏗鏘有力。在攻城拔寨的聲聲戰鼓中,下帥正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善登高峰,實現扶貧村從“扶”起來到“富”起來的華麗轉身,揮毫繪就“一個都不能少”的絢麗畫卷。


編輯:羅文

關鍵詞:扶貧 貧困戶 肇慶市 市委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欧美一区不卡二卡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日本大胆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