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科技“高度”決定開發“深度”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2日電(記者羅韋)在10月30日召開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代表調研組發言。他表示,“十三五”時期海洋科技創新取得重要成果。同時指出:“海洋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偏弱,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脫節,海洋科技創新成果供給偏低,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一些‘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
圍繞海洋科技創新,與會委員、專家學者以及部委有關負責同志在討論中形成的共識是——“海洋開發的深度,取決于科技水平的高度”。
對“十四五”時期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姜大明代表調研組呼吁“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以努力成為世界主要海洋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為目標,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
與他觀點一致的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吳立新。“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對科技創新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海洋科技創新領域涉及眾多學科及部門的情況下。”吳立新院士建議在中央層面成立海洋科技委員會(領導小組)負責全國海洋科技事業,整合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構建協同攻關創新機制,并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部門試點實行海洋科技“一把手負責制”。
就海洋科技人才培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兼職),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蔣作君建議:“重點培養涉海基本問題的基礎研究人才,海洋觀測、災害預測、資源勘查開發的技術研發人才,以及具備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等。”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主席潘家瑋呼吁密切科研協同,建議科技等有關部門加強海洋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海上試驗場等平臺建設,深化高校、科研院所與骨干企業協作,逐步推動大型設備等國有科研資源向符合條件的企業開放,形成創新合力。
“建議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計劃”,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資源部原副部長曹衛星呼吁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完善產業創新鏈,提高核心技術裝備國產化率,做好軍用技術民用化,切實解決一批“卡脖子”的技術。同時建議,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的公共服務平臺,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覆蓋度。
編輯:閆春旭
關鍵詞:科技 海洋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