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聚焦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已現勃勃生機

2020年11月11日 10:57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新聞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多次發文做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部署。為了解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地方的貫徹落實情況,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言獻策,9月23日-28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率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任組長的調研組一行到湖南長沙、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天津調研。這次調研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為主題,意在為本月即將召開的同主題的全國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作好準備。

“三進”進了什么?效果怎么樣?各地創造了怎樣的經驗?還有哪些挑戰?委員們又有怎樣的思考和建議?本刊將通過多期報道呈現委員們調研途中所見所思所議,以饗讀者。

從湖南到天津,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為主題的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調研組一行一路調研所見:地方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學校和各種社會力量也在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而不少地方的探索和創新令委員們欣慰。

湖南:因地因校制宜

金秋九月,由劉新成副主席率隊,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任組長的調研組一行來到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在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藥標本館,來自長沙一個學前教育機構的孩子們給調研組表演了一個小節目———《宰相陶弘景教你來洗手》。孩子們一邊繪聲繪色地表演,一邊用稚嫩的嗓音唱道:“南朝神醫陶弘景,博學多才通陰陽。著手成春回生死,養身護體疾病消。而今更始出山林,教我洗手護健康。小小手,伸出來,中醫洗手防病害。”唱著這樣的歌謠,在各種種子、中草藥的葉子等標本中浸染,孩子們對祖國中醫藥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親切感。據介紹,從2018年起,湖南中醫藥大學便與當地一個民辦教育集團開展“大手牽小手”戰略合作,成立了全國首個少年兒童中醫教育研究院,開啟了高等教育和學前教育的戰略合作。目前湖南中醫藥大學已經在20所幼兒園、6所小學開展了中醫健康小課堂。

同日,記者隨調研組一行置身于以民營機制運作的湖南雨花非遺博物館參觀,似乎置身于一個熱鬧的大賣場。在雕塑、木工、蠟染、剪紙、唱曲兒、焚香等各種攤位前,大人拉著小孩子的手穿梭其中,孩子們去體驗自己喜歡的課程時,大人們可能去聽小曲兒。記者仿佛回到了小時候父親牽著手在人群中穿梭看花燈的祥樂氛圍。有木工師傅在做木工玩偶,也有中學生在做木工體驗。該館總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集展示展銷體驗互動為一體,系民間資本投資運作。據介紹,建館者的初心是為非遺傳承人、手藝人、文化愛好者打造一個聚得攏留得住的平臺,讓游客通過體驗互動了解優秀的非遺技藝。而今天,旅游文化資源已然在這里轉化成了教育資源。截至目前,湖南雨花非遺博物館共引進了359個非遺項目,200余名非遺傳承人,共接待了來自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江西和湖南等地200余所大中小學校的大中小學生30萬人次。同時傳承人也帶著非遺項目走進校園。作為“民辦公助”運營模式的有益探索,雨花非遺博物館的探索得到了當地從區到市到省的支持,也獲評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而雨花非遺博物館的民營機制特點、開放的資源整合模式和浸染式教育都給委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位委員認為,雨花非遺博物館的模式可以向全國推廣。

在濃烈的桂花香和纏綿細雨中,委員們來到湘西州。湘西州是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的融合,藝術的碰撞,千年的歷史積淀,讓這里成為非遺文化的“聚寶盆”。作為世代相傳的文明積淀,也是文化基因的生命記憶,花鼓、銀飾、蠟染、扎染、嗩吶、蘆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湘西州不勝枚舉,為學校非遺傳承工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委員們走進吉首市民族中學、矮寨小學,鳳凰縣阿拉中心小學和鳳凰縣職業中專學校調研。孩子們在路邊披著雨披或者在走廊里敲著花鼓迎接,神采飛揚的樣子感染著調研組的成員們。

委員們發現,鳳凰縣職業中專學校的課堂頗有地方文化特色———在鳳凰縣職業中專工藝美術專業的課堂上,師生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進行蠟染、扎染、芭茅桿貼畫等工藝美術作品的制作。芭茅是湘西遍地可見的一種野生植物,據說學生們做的芭茅粘貼畫賣給當地酒店,一幅畫已經可以賣到1000元左右。而為了激勵引導新一代中職學生重拾老祖宗的技藝,也引導更多學生將來服務于縣域文化旅游產業,鳳凰縣教體局大力支持學校在全縣教師中選拔優秀的非遺方面的雙師型教師。

天津:在傳承中創新

在天津,委員們首站來到了天津師范大學,師生們給前來調研的委員們做了一場相聲表演。這場以《厲行節約好民風》為主題的表演還吸引了外國留學生的參與。這場形式新穎的相聲表演將相聲藝術與木偶藝術相結合,由木偶來呈現相聲的表演,相聲演員為其配音。邊上的屏幕上還有為木偶表演拍攝的實景或虛擬鏡像畫面,儼然是個融媒體產品。據了解,該校的相聲推廣傳承主要依托兩個陣地,一個是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另一個是天津師范大學馬季藝術研究會。2018年12月,天津師范大學獲批教育部第一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2019年4月,“天津師范大學相聲傳承基地”成立,開設了4門與相聲有關的課程,納入本科生培養方案通識課教學計劃,通過第一課堂或第二課堂進行。作為師范院校,相聲社團的同學們還多次走進中小學校開展活動。

在南開中學的校史館里,委員們久久佇立。從周恩來到溫家寶,這所學校曾經走出兩位共和國總理,而梅貽琦、朱光亞、鄒家華、周光召、吳階平等為祖國作出重大貢獻的燦爛群星更讓人們深切感受到這所學校的無上榮光。而其背后則是學校在點滴細節中所凸顯的“允公允能”的校訓力量。顯然,這所承載了偉大民族精神的校史展對參觀者產生了巨大的震撼,產生了足以穿越歷史的力量。

調研組一行還走進天津市河西區湘江道小學聽了一堂名為“丑角”的京劇課。課上,老師領著孩子們一邊畫丑角,一邊體會這一人物形象的背后意蘊。這是一個很有歷史有文化有特色的學校:學校于1962年建校,曾啟蒙培養了世界冠軍馬文革、李楠等乒壇名將;1997年創建了“綠芽北方戲劇團”,被推薦為天津市京劇進課堂十所試點學校之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首批試點學校。這里強調國球、國粹、國學進校園。學校自己選編了國學詩文、成立了綠芽藝術團,成立了園丁國劇社。通過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通過“研、訓、教”一體化的運作,老師們將傳統美德的教育滲透到了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政策:要求和支持

而以上探索創新的背后是從中央到地方的系列要求和政策支撐。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委相繼出臺有關政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工作。

據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介紹,教育部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抓手,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體系。修訂印發了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語文、歷史和思想政治3科課程標準,突出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高校普遍開設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選修課程,建設了中國傳統文化等9門傳統文化教育類國家精品課程,遴選了中華傳統文化等31門傳統文化類精品視頻公開課,并向社會免費開放。此外,積極鼓勵各地各學校挖掘和利用本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開設專題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納入全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以中小學統編3科教程教材為重點,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同時也設計了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在全國高校建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在全國中小學建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還以印發中小學德藝工作指南的形式推動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全面落實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充分挖掘校園資源,利用學校博物館、校史館、圖書館、檔案館等,結合校史、院史、學科史、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挖掘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充分發揮校園資源的文化育人功能。

文化和旅游部則支持把包括非遺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與內容納入教育教學體系,推動傳統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技藝等進入美育課程,傳統體育、游藝、雜技等進入體育課程,民間文學、傳統醫藥、民俗等相關內容融入鄉土教育或通識教育,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積極聯合教育部門,根據當地情況開設非遺校本課程,編制適應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校本教材和普及讀本。同時,鼓勵非遺傳承人進入校園、課堂進行展示或教學,也組織學生到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非遺工坊、大師工作室參觀體驗,或到非遺項目所在地開展研學旅行,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了解關注支持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和普及教育。鼓勵非遺保護傳承單位、機構和中小學建立常態化的合作機制,開設非遺教學體驗課程,組織開展豐富的非遺體驗活動。還在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中推進非遺進校園。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實施了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

而調研所到地方,從湖南到天津,地方政府也都在積極行動。據了解,2018年湖南省委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方案》,湖南省教委將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全省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地方“十三五”規劃綱要及年度工作要點的同時,湖南省社科聯也正在著力推動《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的落實,該條例中明確規定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科學普及的重要內容,明確未成年人是社會科學普及的重點對象。而在天津,天津市文旅局與市教委聯合簽署了《天津市推進文化教育融合框架協議》,文旅局還與市教委、市體育局、市檔案局、海事局聯合推薦中小學生實踐課堂資源單位,各文博場館也與所在區教育部門或學校簽訂了一系列共建協議。

從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到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天津交響樂團、天津歌舞劇院、楊柳青畫社、天津市的博物館系統,調研組看到,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以學校為主陣地,但早已經不再是教育部門一家在行動。而且各地在因地制宜的探索創新,當天津靜海區依托自己作為全國“書法之鄉”“器樂之鄉”的優勢,發揮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津沽文化的浸潤作用時,素有“中國版畫之鄉的天津濱海新區則著力將版畫引入學校的美術教育課堂。

調研過程中,委員們發現,在中央精神和系列政策文件的要求下,各地方各部門各機構已經行動起來出臺政策、積極探索,而且亮點紛呈。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傳統文化 優秀 中華 傳承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久久toko | 你懂的网站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aⅴ专区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亚洲国产91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