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截至2019年底,全球塑料累積消費量約100億噸,其中,有約60%累積在自然環境之中。如果仍以目前的慣性模式發展,到2050年,全球塑料生產將消耗全球20%的石油,生產和使用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碳預算總額(2℃情景)的15%。

“十四五”,“塑控”之路如何走?

2021年01月07日 09:08  |  作者:王菡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21年新年伊始,塑料污染治理仍在不斷加速中,一次性塑料吸管已悄然退市。根據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的要求,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餐飲企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在治理塑料污染之路上,這僅僅是開始。

2020年12月28日,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簡稱油控研究項目)發布了最新報告:《中國塑料的環境足跡評估》(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分析了塑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報告也建議我國“十四五”時期和中遠期的“塑控”目標:到2025和2035年,我國家庭塑料消費較2017年分別減少10%和25%。

塑料工業消耗全球8%的石油

如果評選一項物品讓人又愛又怕,塑料必然榜上有名。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塑料累積消費量約100億噸,其中,日常所說的傳統塑料88億噸,又有約60%累積在自然環境之中。

塑料消費造成了全球嚴重的環境污染。塑料在自然環境中降解一般需要數百甚至上千年,從環境容量的角度而言,塑料已經成為“超級垃圾”。

2020年12月23日,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報道,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這也再次向人們發出警告:塑料污染無處不在。

與此同時,生產塑料所產生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視。

報告還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塑料工業目前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其生產和使用環節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總碳排放的4%。

我國的塑料產量也一直居高不下。

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塑料產量達到8184.2萬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產和消費國。

以2017年為例,當年全國消費塑料約7600萬噸,約54%的塑料被填埋或遺棄。

報告首次系統量化了中國塑料產品的環境足跡。

“以應用廣泛的塑料聚乙烯(PE)為例,不同品質的PE制造環節的環境影響不同,其中高壓低密度聚乙烯(LDPE)生產的環境影響最大。每噸LDPE生產的能耗為0.96噸油當量,取用水資源16.6立方米,碳排放2.98噸。”

報告同時指出,如果仍以目前的慣性模式發展,到2050年,全球塑料生產將消耗全球20%的石油,生產和使用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碳預算總額(2℃情景)的15%。

“中國在‘塑控’——調控塑料生產、消費與后端處理、處置問題所處的情形較全球大多數國家更緊迫。”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曹淑艷表示。

人均每年“喝掉”0.6公斤塑料

2021年第一天,北京的李先生在一家自助餐廳用餐時,發現吸管全部變成了顏色鮮艷的紙質吸管。“用起來和以前的塑料吸管沒什么區別,但更好看了,關鍵是環保。”

事實上,2020年,很多餐廳都已經開始禁用或少用吸管。

千萬別小看一根小小的吸管。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吸管產量近3萬噸,約合460億根。

“塑料吸管回收利用的難度很大,基本都只能和普通垃圾一同處理。”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說。

報告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報告將家庭的塑料消費分為大宗消費和微消費。其中包含吸管在內的微消費正是“限塑”“減塑”的重點、熱點,更是難點。

據介紹,大宗塑料消費包括快遞包裝、網絡訂餐包裝、軟飲料包裝、購物塑料袋等;微消費其中包括吸管、鮮飲品塑料杯、常用文具玩具等等。

“微消費這部分塑料有相當一部分難收集,易被遺棄在自然環境之中。”曹淑艷說。

報告指出,據不完全估計人均每年“喝掉”塑料0.6公斤。其中,使用吸管約100支、折合0.1公斤;奶茶、新榨果汁、豆漿等非瓶裝飲品按人均年消費50杯估計,消耗塑料0.5公斤。

“2019年中國有6300萬噸的廢塑料需要處置,其中回收再利用的廢塑料有1890萬噸,占比30%。在國際上排在前列,但我們還有相當一部分廢塑料是通過填埋處置的,這些廢塑料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將造成環境污染。因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回收率。”王永剛說。

近年來,我國對治理塑料污染也是不斷加碼。

繼2019年9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意見》發布后,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意見給出了我國塑料污染治理的時間表:即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2022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品得到推廣,塑料廢棄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2025年,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替代產品開發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城市塑料垃圾填埋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有專家表示,從塑料吸管開始實施禁限,可以向消費者、居民傳遞非常清晰的一個信號:減少對于塑料制品的依賴,促進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的形成。

通過禁塑

“十四五”或可節油2500萬噸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李景虹長期關注塑料污染防治,對于“十四五”時期的塑料污染治理,他表示,“希望能加強科普和素質教育,使大家能自覺地減少塑料的使用,從源頭減量化,從根本上減少廢舊塑料的產生。”

報告也建議我國“十四五”時期和中遠期的“塑控”目標:到2025和2035年,我國家庭塑料消費較2017年分別減少10%和25%。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指出,塑料消費不僅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也加速了石油消費增長。我國未來要逐步禁止對環境污染嚴重、回收困難的塑料產品消費,并對可回收利用的塑料和生活必需品的塑料消費實行“限制”與“替代”。在生產和消費兩端發力,建立禁止生產的塑料種類目錄。

報告估算,“十四五”時期,通過“禁止、限制、替代”等措施可累積減少傳統化石基塑料消費1180萬噸,如果算上減量焚燒的貢獻,預計可節油2500萬噸;此外還可累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億噸,相當于35個500兆瓦煤電廠全年的碳排放量。

報告由此建議未來15年我國“塑控”的總思路:從原料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使用及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環節入手,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與風險控制入手,改革機制體制,加速發展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新塑料經濟模式。

報告認為,推動塑料經濟從開環的線性模式走向閉環的循環模式,是一場從理念、技術、管理及生產、消費的系統性變革。

推動這一變革的關鍵在于:促進易回收的塑料實現100%回收,提高塑料在經濟系統的循環性能,減量發展與平衡發展。

“應盡快建立從塑料生產、使用,到廢塑料收集、資源化利用或處置全過程污染防治體系。”王永剛說。

李景虹還建議,“十四五”時期要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再生塑料技術的發展,研發新型可回收的塑料材料。

“塑料生產和消費的‘禁止、限制、替代’不僅是促進我國石油消費盡早達峰的重要抓手,還對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楊富強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塑料 十四五 塑控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 亚洲人成网址在线播放 | 久久免费视频91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最新精品国产偷自在线 | 伊人麻豆影院青草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