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商談>委員訪談

楊志紅:女性也是脫貧生力軍

2021年01月22日 07:32 | 作者:劉圓圓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楊志紅委員向中華女子學院捐款200萬元支持女性教育

人民政協網1月14日電(記者 劉圓圓)在國家脫貧攻堅的成績單上,港澳同胞不曾缺席,港澳委員更是身先士卒。委員們走到基層,有過辛酸、有過感動,但更多的是看到貧困人群從一貧如洗到自力更生時的喜悅。

擺脫貧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筆款項,一次捐助就能徹底解決的。對癥下藥、幫助造血,才能讓他們在奮斗中找到發展之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楊志紅的扶貧字典里,這句話最為突出。在她看來,脫貧攻堅從來不是捐捐錢、蓋蓋樓那么簡單。消除貧困,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幫助他們從思想上擺脫貧窮思維,找到新的人生。

從30多年前,楊志紅便開始參與到各種扶貧工作中,先后到四川、云南、廣西、貴州等省份的貧困地區開展大量義務扶貧公益活動,總共捐款逾2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在這個過程中,楊志紅發現,與其簡單地捐贈一筆款項或者派發物資,不如幫助當地找到合適的脫貧模式。“這也是我在捐建汶川‘紅姐繡坊’時得到的體會。”

“我和汶川的緣分,始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楊志紅說,當她第一次抵達災區時,看到很多人的房屋與田地頃刻間化為烏有,全家人流離失所,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我意識到,當如何幫助他們走出痛苦、重建人生,才是更重要的扶貧工作。”

這種想法在楊志紅第一次看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繡時,變得格外強烈。她不僅被當地婦女美妙絕倫的羌繡手藝深深震撼,更想到,災區滿目瘡痍亟待重建,美輪美奐的羌繡急需傳承。“如果支持當地婦女傳承好羌繡,并通過市場化為當地群眾帶來經濟效益,這種造血式的幫扶不是比輸血式的捐款更有價值嗎?”于是,楊志紅立刻籌措資金,捐贈100萬元用于當地婦女活動中心建設,并在當地婦聯的牽頭下,成立了“紅姐繡坊”。秀坊通過請來老藝人,培訓當地婦女學習羌繡技藝,并結合市場需要不斷創新產品。就這樣災區一批婦女通過羌繡培訓走上了就業之路。

“原本,羌繡主要用在鞋子和衣服上,后來她們開始用在皮包上。漸漸地,市場慢慢拓展開來,繡品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訂單。”楊志紅說,“如今,她們的產品早已不愁銷路,這些心靈手巧的繡娘們,用自己的指尖刺繡出巧奪天工的羌繡藝術品,更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縫紉出了自己美滿富足的生活。”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但作為在家庭中扮演妻子、媽媽的女性,也是重要的群體。因此楊志紅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教育,特別是婦女兒童教育事業,是她參與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志紅得知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定西漳縣,那里交通閉塞、經濟落后,學齡兒童入學率極低。“即便是上得起學的孩子,每天也要背著干糧走二三十里山路到很遠的地方讀書。”楊志紅現在說起仍是滿腔辛酸。于是她幾經周折聯系到當地政府,并捐款20萬元在縣里最需要的光明村為孩子們就近蓋起一所小學。“如今,當年入學的一些小朋友成了當地第一批大學生,部分人還回到家鄉參與建設。”楊志紅說,一個人有了知識、有了文化,才能看得更遠、想得更多,從而反哺家庭和故土,幫助地方走出貧困。

在另一次參訪中華女子學院的過程中,楊志紅看到很多偏遠地區的女學生窮得交不起學費,連中午飯都舍不得吃,當時她就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來。回到香港之后,楊志紅又聯系各方愛心人士先后募資了200萬元,捐贈給中華女子學院,支援貧困女學生完成學業。

“女性是幫助一個家庭、一個地區脫貧的重要力量,把她們培養好了,她們才能更好地培養下一代。”楊志紅說,現在,很多她曾經資助的女學生們已經畢業走入社會,看到她們有了豐富多彩的人生,成為家庭的收入支柱,她便覺得支持教育事業這份工作,應該一直做下去。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午夜宅男国产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人女户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无卡 | 亚洲无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