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委員讀書>委員談民法典>委員說法

委員說法丨自殺違法嗎?

2021年01月24日 17:01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2012年3月18日, 一位名字為“走飯”的微博網友, 通過微博發布了自己最后的遺言。微博系統按照該網友制定時間進行發布時, 該網友已經遺憾去世,此事引發了社會對個人是否有權選擇自殺的討論。

2018年,6月20日下午3點,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一座大廈外的街道突然聚集起人群,他們正在看著樓上一個19歲的女孩。女孩在窗戶外的窗臺上,正欲跳樓,消防車在樓下準備施救。樓下圍觀者,有的鼓掌,有的慫恿,有的甚至喊出“跳啊,快跳啊”“在那里猶豫什么?丟不丟人?快跳啊!”等。傍晚19時許,女孩最終跳了下去,當場身亡。現場營救女孩的年輕消防員失聲痛哭。這一事件也引發了社會對于“慫恿自殺”的討論。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當今社會自殺率在世界低水平行列,但由于中國人口基數龐大,自殺的總人數依然很多。在中國,自殺是總人口的第五位死因,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告訴我們,自殺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它關系到社會秩序和倫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問題,法律對此應該有明確的態度。

根據民法典第990條規定:“人格權是民事主體享有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除前款規定的人格權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钡?92條規定:“人格權不得放棄、轉讓或繼承?!弊鳛槿烁駲嘀凶钪匾獧嗬纳鼨?,當然也不得放棄。因此,自殺行為在民法典上是一種違法行為,行為人應該獨立承擔后果。

自殺雖然看起來完全是出于自然人自身的意愿,對生命權進行支配的行為, 但這一支配行為產生的后果并不是只及與其自身, 同時還違反了公序良俗, 因而,法律上認為,這一支配行為無效并且違法。但是,在大多情況下這一違法行為已無法或無必要追究責任。

自殺不能成為一項個人的權利或自由,也關系到道德觀念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權利之間的關系處理。如果自殺是一種權利或自由, 其他人是應該袖手旁觀?還是應該阻止呢?如果袖手旁觀,社會倫理不容,因為從社會倫理的角度看, 人性是為了生存而不是追求死亡。阻止自殺行為是一個善良人應該做的,也是為了自殺者的利益著想。如果自殺是一種權利或自由, 為了體現對這種權利的尊重, 其他人就應該袖手旁觀。但是,眼看他人自殺而見死不救,不僅違背道德標準, 甚至還可能構成違法。因此,從維護生命權以及社會倫理和秩序的角度看,否認自然人享有自殺的權利, 恰恰是維護生命的價值和穩定的社會關系的體現。

網絡上,有人對自殺進行直播,做“自殺秀”等,這更是一種雙重違法行為。一方面是自殺行為本身違法;另一方面,這種將自殺與某種目的相關聯并造成嚴重社會后果的行為,干擾亂社會秩序、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也是違法行為。

現實中,也可以看到約定自殺和參與自殺的事件。比如,戀人之間的殉情自殺約定,這種約定因以相互處分生命權而無效。再如,圍觀者刺激欲自殺者實現了自殺結果,圍觀者的行為就是一種幫助自殺的行為。參與自殺行為因助成自殺這一違法行為的實現,也構成違法。參與自殺行為,甚至可能構成犯罪。幫助自殺可以表現為教唆自殺、幫助自殺、囑托殺人、同意殺人等多種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例外情形:如在戰場上殺敵而英勇獻身、消防員“逆行”沖入火場殉職,這些行為也是對生命權的放棄,但因其完全符合社會公共利益而不具有違法性。

自殺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需要多方施策加以預防,加強生命教育,在全社會形成生命至上、尊重生命、保護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是保護生命權的基礎。世界上許多國家為了降低自殺率,還成立有專門的預防自殺機構,通過預防來減輕一人自殺和減少給家庭成員帶來的無盡的痛苦和對社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我國,也有學者主張應制定“預防自殺法”,為保障和尊重公民生命權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民法典人格權編有關生命權的相關規定,可以為預防和遏止自殺及關聯行為,提供法律依據。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自殺 生命 違法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国产伦久久久久 | 亚州精品在线视频 | 在线a免费v网站 | 日日久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