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山西展出戰國至現代600余件民間傳統銀飾

2021年01月26日 17:18  |  作者:胡健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山西展出戰國至現代600余件民間傳統銀飾

    來自山西民間的銀飾。 胡健 攝

中新網太原1月26日電  “如銀歲月美意延年——山西傳統銀飾展”26日在山西青銅博物館開展,從春秋戰國到現代,600余件傳統銀飾串聯起中國民間銀飾的發展脈絡。

這些縱貫2300余年的銀飾,來自山西博物院、山西地質博物館、晉國古都博物館及私人藏家,它們代表著中國各時代的女性審美,反映著一個時期的民俗和經濟發展。

民眾參觀展覽。 胡健 攝

民眾參觀展覽。 胡健 攝

明清時期,山西晉商名滿天下,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地區之一。隨著晉商的壯大發展,種類繁多的民間銀飾逐漸成為身份和富貴的象征。

本次展出的民間銀飾共有600余件。 胡健 攝

本次展出的民間銀飾共有600余件。 胡健 攝

“彼時,山西商人積聚了大量財富,由此帶來民風之變,銀飾的制作逐漸遍布城鄉,并形成明顯區別于京、閩、徽、蘇、贛、廣、藏等地的‘晉工’。”山西青銅博物館館長梁育軍介紹。

本次展出的金銀飾品。 胡健 攝

本次展出的金銀飾品。 胡健 攝

梁育軍介紹,山西銀飾制作大氣厚實且講究細節,在工藝上,“晉工”銀飾喜用高浮雕、深剔地,善以燒藍、點翠等強化裝飾效果。

山西青銅博物館的講解員接受采訪。 胡健 攝

山西青銅博物館的講解員接受采訪。 胡健 攝

本次展覽通過6個單元,對人類用銀歷史進行回顧,展出明清時期種類繁多的銀飾,包括頭飾、項飾、掛飾及手飾。其中,四股釵、“雙尖”大扁簪、宮鎖、蝴蝶鎖、葫蘆形銀事件兒等極具地域特色。

中國銀飾歷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考古發現的最早銀制品是甘肅玉門火燒溝墓地出土的夏代銀鼻飲。東周時期,鎏銀器物和錯銀器物大量涌現。北魏之后,中國與游牧民族和外來文化的接觸成為常態,此時出現的金銀器充滿異域風格,且幾乎均為貿易或進貢而來。(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銀飾 山西 民間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少妇饥渴 |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 日本中文字幕aⅴ高清看片 亚洲欧美性综合在线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自拍偷拍亚洲一区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