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今年春季沙塵天氣將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召開的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過程預計次數和日數均較常年同期(1981—2010年)明顯偏少,總體接近2020年同期。
據荒漠化防治司副司長張德平介紹,日前國家林草局和中國氣象局在北京聯合召開2021年春季(3—5月)我國沙塵天氣趨勢預測會商會。來自氣象、林業、草原、荒漠化監測等領域專家,對2021年春季我國北方地區沙塵天氣趨勢進行了分析會商。
會上認為,2021年春季,北方地區可能發生沙塵過程次數為6—9次,較常年同期(17次)明顯偏少,接近2020年同期(7次);沙塵天氣日數為3—5天,較常年同期(8.2天)明顯偏少,較2020年同期(5.3天)也偏少。
作出這樣的判斷,專家認為是基于2021年春季大氣環流的氣候背景將有利于沙塵天氣偏少;2020年主要沙塵源區水熱條件、土壤墑情、植被狀況有利于抑制沙塵天氣發生。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袁媛介紹說,最近10年,我國北方地區無論沙塵日數還是沙塵暴過程數都呈現明顯減少的趨勢,這與幾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一方面,歐亞中高緯地區大氣環流活動是形成我國北方沙塵天氣最為重要的氣象條件。近年來,影響春季沙塵的大尺度大氣環流有明顯的變化,歐亞中高緯環流的緯向型特征更加明顯,大氣環流比較平直,冷空氣活動總體偏弱,尤其影響我國北方沙塵的蒙古氣旋的強度近20年較前期明顯減弱。
另一方面,近2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加之北方地區降水量呈增多的趨勢,主要沙塵源區植被狀況持續向好。比如,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0.59%提高到18.67%,綜合植被蓋度由39.8%提高到45.5%。
針對即將進入的春季,張德平表示,鑒于天氣趨勢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家林草局與中國氣象局將實時監測海洋、大氣、植被狀況演變和天氣氣候異常特征,開展滾動會商,加強分析研判,及時做好驗證、修正工作。
編輯:秦云
關鍵詞:春季 沙塵天氣 明顯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