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優先推動“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
近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發布了《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這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的第五次發布。同時,國際能源署也發布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報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中國風電、光伏新增發電裝機1.2億千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同時風電、光伏、水電利用率達到95%。風電、光伏、水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為中國能源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四五’規劃是中國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關鍵機遇,將幫助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任育之表示。
據國際能源署《2020年可再生能源報告》,全球能源需求將下降5%,但得益于近7%的發電量增長,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增長1%。“2022年光伏新增裝機將創下歷史新高。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的不斷增長,風電和光伏總裝機容量將在2023年超過天然氣發電,在2024年超過煤電。可再生能源將在2025年超過煤電,成為最大的電量來源。”國際能源署這樣預計。
對于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國際能源署預計2025年之前中國將占所有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長的40%,其中光伏產能中國將占到80%。根據《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溫度變化控制在2度的目標,中國非化石能源比重未來會持續高速增長,“十四五”期間達到25%,“十五五”期間達到34%,“十六五”期間達到42%。最終到205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比重將提升至78%,煤炭消費相比2019年下降90%,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19年下降76%。
如何抓住可再生能源的關鍵機遇,助力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任育之表示,一是優先推動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高比例、高質量發展,實現“十四五”期間清潔能源是能源增量的主體;二是發揮電能的清潔替代,用能終端更多地實現電能替代;三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力度,鞏固提高風電光伏水電技術領先;四是加強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協調、財稅價格機制、電力改革和市場發展;五是加強可再生能源國際合作。
編輯:秦云
關鍵詞:風光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