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心系“人民”情系“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履行社會責任紀實
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喜迎建社70周年的日子里,習近平總書記給該社老同志回信,對人教社70年來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教社成立70年來,始終堅持正確的出版導向,致力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的編研出版,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人教社走過的70年芳華中,“社會責任”四個字一直貫穿其中,且分量極重。十八大以來,人教人恪守不變的初心,用使命擔當擦亮“人民教育”這一金字招牌,書寫了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報告——
心系“人民”情系“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履行社會責任紀實
2020年12月14日,教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
2020年春天,人教社員工冒著疫情風險加班工作,保證“人教點讀”等數字資源免費及時向全社會開放。
為了保障2020年開學“課前到書、人手一冊”能順利實現,人民教育出版社打響了非常時期的一場特殊戰“疫”。
2018年,人教社第六任掛職干部前往云南賓川縣開展幫扶工作。在幾任干部的接續努力下,賓川縣在當年10月已摘帽出列,步入了鄉村振興的發展快車道。
2020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黃強陪同教育部有關領導赴廣西調研教育扶貧工作。
2020年10月,人教社向云南賓川中小學生捐贈價值435.6萬元的“人教口語”資源。
不忘初心,育人使命中的“人教溫度”
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70年來,人教社在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續奮斗,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教社在教育部黨組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等上級單位的堅強領導下,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聚集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凝聚起“鑄魂育人”的強大合力。
肩扛使命,用“鑄魂工程”夯實“中國底色”
少年兒童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他們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決定了他們將會成長為什么樣的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教材的每次革新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人教社一直是國家教材改革創新的參與者和重要實施者,先后主持或參與制定了歷次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研究、編寫和出版了多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科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教材工作,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一系列教材建設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政策、新舉措的實行,標志著我國教材建設步入了新時代。2017年秋季,由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正式出版發行,在全國各地中小學起始年級開始統一使用,2019年秋季學期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這套教材全彩色印刷、16開本,尤其是課本中穿插的歷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以及精美的插圖和版式設計,令學生們愛不釋手。2019年,高中統編三科教材也正式在全國部分省份投入使用。
三科統編教材在編寫中堅持德育為先、以學生為本、繼承發展的指導思想,加強了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尤其突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成為給學生打下“中國底色”的鑄魂工程。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人教社作為一支中堅力量,在統編教材的編輯、出版發行和師資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以來,人教社在教育部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各個編寫組,承擔了編寫、送審和編輯出版過程中大量具體和繁重的工作。全社有5個編輯室直接參與了三科教材的編輯工作,還有很多部門參與各個環節的工作,選配的都是素質過硬、政治過硬的中青年骨干力量。2017年秋季開始,義務教育三科教材在全國起始年級正式使用。人教社專門成立了統編三科教材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定了教材出版發行工作方案。每年教材生產的高峰期,人教社都會組織多路人馬到全國各地督促檢查教材的印制發行工作。同時,還要組織數百萬教師的線上、線下的培訓工作,面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組織專門的專家巡講;每個學期開學之后,人教社還要配合教育部和教材編寫組到各地學校組織調研和回訪。2019年,中央領導在有關批示中對統編教材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此乃鑄魂工程,統編教材是基礎,成功完成,功不可沒!”
作為目前國內唯一全品種出版義務教育特殊教材的出版社,人教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保障特教教材工作的順利推進。近年來,人教社又承擔了特殊教育新課程標準各學科教材研發的國家任務。截至目前,共編寫出版了盲校16門學科163冊、聾校12門學科119冊、培智學校10門學科90冊,正在逐步投入使用。和學習英語的中小學學生相比,中國學習俄語、日語的學生人數是很少的,但人教社在沒有利潤甚至虧損的背景下,依舊在俄語、日語教材的編輯出版上投入了和其他學科一樣的專業力量。“作為服務于全國基礎教育的出版社,不能因為不賺錢,教材使用者少,就把原來做的事情放下。不但要一直堅持繼續做,還要做好,去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他們認為,這是國有文化企業一份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中小學教材建設中,也有人教社濃墨重彩的一筆。2007年,依據“愛國愛澳”的教育總目標,圍繞當代社會對澳門青少年提出的公民素養要求,澳門教青局邀請人教社合作編寫出版教材。經過13年的持續努力,2020年人教社已陸續完成了中小學品德與公民、歷史、地理教材的編寫與出版任務。這三種教材基于澳門教育的需求和社會發展實際,在系統呈現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有機融入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和歷史觀教育,引導學生增進愛國愛澳情感,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增進澳門地區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斷提升國家的教育和文化力量。
以文化為魂,鑄國之“重器”;以教材為基,育時代新人。作為中小學教材建設的國家隊、專業隊,人教社先后編研出版了11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累計出版各類出版物7萬余種,發行量逾750億冊,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心懷大愛,特殊使命中的特別溫暖
70年來,人教社聯合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出版發行工作者為保障中小學教材“課前到書、人手一冊”這一政治使命付出了巨大努力。每年春秋兩季,當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在脈脈書香中開始新學期第一課時,也是人教人最幸福的時刻。而2020年新年伊始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第一課”的氣氛變得格外緊張。
疫情就是命令。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不能開學,新學期的教材就發不到師生手中。為保障湖北全省600萬中小學師生在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人教社免費為之提供數字教材等數字資源和應用服務。隨后,為紓解全國各地實現“停課不停學”的燃眉之急,人教社又推出了2020年春季學期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的電子版,免費供全國的廣大教師在家備課、網絡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等使用。
行動就是責任。“教材上網”四個字的背后也是一場“戰役”。在如此短時間內大規模發布當季新教材電子版,在人教社歷史上尚屬首次,難度也可想而知。因為春季教材涉及20多個學科(學段)的近600個品種,涵蓋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和特殊教育等多個領域,包括教科書、教師用書等門類,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電子版的安全上網,工作量巨大,程序復雜,需要多個部門周密配合、無縫銜接。為了實現目標,當人教社的“集結號”吹響,相關業務人員放棄了春節假期,克服疫情困難,全力以赴投入到產品的應用保障工作當中。通過人教社上下一心的奮戰,順利保障了電子教材的上線和穩定運行,為廣大師生居家學習提供了極大便利,累計訪問量超過3億人次。同時,人教社還面對湖北乃至全國免費提供了“人教數字教材”“人教點讀”APP等大量數字學習資源,捐贈資源價值超過3.7億元。
……
“中小學教材既是一些小書,也是一本大書。為了編好這本大書,人教社編輯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專業專注的工匠精神,進行著一場永不停息的接力賽。”這是人教社社長黃強心中的“教材情結”。耕耘更知韶光貴,不用揚鞭自奮蹄。這些帶著溫度的行走,只是人教社70年發展長河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人教社多次榮獲先進出版單位獎、全國教育科研管理先進單位、三科教材出版印制發行工作先進單位、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等多個獎項。尤其是2020年,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的獲得,印證了人教社奉獻愛心、回報社會的慈行善舉。
砥礪前行,脫貧攻堅中的“人教答卷”
2020年,中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助力脫貧攻堅是全社會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人教社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人教社發揮自身優勢,愛灑云南、新疆和西藏等邊疆貧困地區。尤其在對云南賓川縣、廣西大化和那坡縣等地的幫扶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脫貧答卷”。
牽手滇西,打造“教育+文化+科技”智力扶貧模式
賓川縣,位于云南省西部,隸屬云南省大理州,境內居住著以漢族為主的多個民族,曾是云南省扶貧開發重點縣。自2013年起,來自人教社的6位中層干部先后被選為掛職干部,去往賓川縣擔任協助教育扶貧的副縣長,探索出一條頗具“人教社”特色的精準扶貧模式。
精準著力破難點。幾任掛職干部在賓川期間,堅持人教社提出的“智扶為主,物援為輔”的幫扶原則,并積極創新經驗。幫扶中,他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廣泛開展人力資源培訓,舉辦了16期“人教—賓川教育名家講壇”,舉行了30多場次的全國名師學科教師培訓活動,組織了6期黨政和教育干部培訓班,派出百余名青年骨干教師外出跟班學習。同時,掛職干部創新扶貧工作思路,打造了“書香校園”“清零計劃”“共同成長周”等典型扶貧項目,還深入鄉村精準幫扶,解貧濟困,助力脫貧攻堅,對賓川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據不完全統計,7年來,人教社累計支持賓川資金、物資價值達1000多萬元,積極協調社會公益機構援助項目和資金1400萬元。
智力扶貧增動力。7年來,人教社將“教育+文化+科技”三種智力扶貧模式作為精準幫扶賓川的核心內容,與賓川各級各部門雙向發力,多措并舉,“輸血”與“造血”并重,將扶貧對象重點從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到家庭子女身上,著力于青年勞動力教育、文化、科技素質提升。通過教育精準脫貧,助力當地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文化精準扶貧,提升了賓川干部群眾、貧困對象及廣大學生的文化知識,增強了民族地區文化自信,激發了內生發展動力;科技精準扶貧,提升了賓川葡萄特色產業科技發展水平,提高了貧困對象產業發展和就業能力,實現了“富腦袋”和“富口袋”。
精準創新補短板。“穩而實,精準發力,注重持續性,一任接一任‘釘釘子’……”談及人教社對賓川縣的對口幫扶工作亮點,黃強社長如是說。7年來,人教社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精準”這個核心,本著“賓川缺什么,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出實招”的思路,緊扣教育、文化和科技扶貧,注重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結合脫貧攻堅需要和賓川教育、文化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問題,開列“幫扶清單”,為賓川量身定制了“書香校園”“人教—賓川教育名家講壇”“清零計劃”等創新教育扶貧產品。立足文化賓川建設所需,傾力為賓川出版了鄉土教材《家在賓川》和大型鄉土文獻“賓川叢書”。牽線促成院縣合作,引進“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助力打造賓川鮮食水果區域公用品牌“賓果兒”,有效助推賓川葡萄產業提質增效。
情暖邊疆,架起教育脫貧的“萬里天路”
新疆的民族教育事業是全國民族教育事業的重中之重,也是中西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以來,人教社先后選派兩位中層骨干赴新疆教育出版社擔任掛職副社長。他們在援疆工作中表現優秀,一位被授予“第八批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優秀援疆干部人才”稱號,記功一次;另一位在掛職期間年度考核連年優秀,工作事跡被《新疆日報》等媒體報道。
近6年來,人教社累計向新疆南疆捐贈圖書25萬冊,碼洋合計586萬余元。援助新教社資金242萬元,著力推動該社信息化建設和雙語教育、職業教育等課程教材研發與出版工作;捐贈價值68萬元的“人教e學”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將《數字校園》代理權交給新教社,以此為平臺提升新疆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動數字化建設;無償為新教社提供中小學校園足球運動系列叢書的型版,協助翻譯出版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版本。
在自然條件嚴酷、發展基礎薄弱的西藏,也留下了人教社教育幫扶的“民生之舉”。多年以來,人教社持續以減免教材租型費用的方式與西藏人民出版社合作,由其在當地承印、發行人教版各科中小學教材。作為支援藏區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人教社每年只向西藏人民出版社收取1%或1.5%的教材代理費用,2016年秋至2019年秋,人教社義務教育教材、普通高中教材在西藏自治區共減免費用1490萬元。同時,人教社從2006年開始就長期對口幫扶西藏自治區教材編譯中心,捐贈資金累計100萬元,幫助他們提高教材編譯水平和改善辦公設施。2019年,人教社又與西藏教材編譯中心續簽了對口援助協議,將在2019-2022年間,分批向該中心捐助資金60萬元。在資金援助的基礎上,人教社還在西藏地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師培訓活動,切實提高當地教學水平。
助力收官,堅決啃下脫貧攻堅最后的“硬骨頭”
在脫貧攻堅戰最后的總攻階段,剩下的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其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和最后52個未摘帽貧困縣,因自然條件惡劣、社會經濟基礎薄弱,成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近年來,人教社在部黨組和有關司局的部署、指導下,對這些地區進行了持續重點幫扶。
自2018年開始,人教社與教育部教材局合作開展了“統編教材西部巡講活動”,主要面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展開深入培訓。先后深入四川涼山、云南怒江、甘肅臨夏、青海西寧四站展開了巡講,參訓教師達數千人。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線下培訓不能開展,針對新疆、西藏地區和江西革命老區等地開展了線上巡講活動,將14個視頻課程上傳發布在此活動的專門平臺。繼續通過“三區三州教師研修平臺”服務各地教師,目前平臺投放課程資源685課時、名師工作室資源513課時,開展統編教材培訓84場,捐贈、開通用戶49579人,累計使用平臺學習1825785小時。
2020年,人教社為52個最后一批未摘帽國家級貧困縣累計捐贈圖書和音像制品近7萬冊(套),碼洋220余萬元。捐贈了《中小學數字化教學》電子期刊,捐贈期數60余萬冊,合計實洋超過500萬元。開展了“52個縣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教學專項網絡培訓”,包括中學數學、小學數學、中學英語、小學英語、化學、物理、生物、地理8個學科,參培人數近5萬人。同時,人教社員工聯合教育部思政司、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公司總部部分員工,面對廣西大化、那坡兩縣的部分家庭貧困學生開展了捐資助學活動,共捐資169萬元,用于資助部分貧困學生。對大化、那坡兩縣的農產品進行消費扶貧,共購置超過100萬元的扶貧產品。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綿長雋永,智志相長。十八大以來,人教社按照中央、教育部黨組對于脫貧攻堅工作的要求和統一部署,依托自身的專業特點和優勢資源,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和52個最后一批未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滇西地區以及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捐贈資金、圖書和數字資源價值已經超過4500萬元,同時以各種方式加大智力扶持,培育其內部“造血”機能,切實提升了當地的教育和文化軟實力。
“目前,包括賓川在內的所有貧困縣已全部摘帽脫貧。未來,鄉村振興之路還很漫長,鞏固脫貧和防止返貧的任務依然很繁重。人教社對于改善教育不均衡狀況的初心永不會改變。”黃強社長最大的希望,是掛職干部們在幫扶期間播下的“智力扶貧”的種子能持續在滇西、新疆、西藏乃至西部大地上生根、發芽、傳播和升華。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人教社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的諄諄囑托,在中宣部、教育部等上級單位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出版發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樹立精品意識,努力推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精品力作,把人教社打造成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高品質精神食糧的國家基地。同時,人教社還將繼續熱心于各類社會公益事業,履行好國家大型文化企業應有的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帶著溫度再出發!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人教社 初心 教育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