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共話"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要聞
喜報!李滄區“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案例榮獲“2019—2020年度青島組織工作創新獎”?
為發揮典型帶動作用,進一步激勵全市各級組織部門和廣大組工干部擔當作為、開拓創新,2021年2月23日,市委組織部在全市組織部長會議上通報表揚了7項“2019—2020年度青島組織工作創新獎”,其中,李滄區“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獲獎。
李滄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創新作為人才工作的核心,堅持黨管人才與青島國際院士港建設一體謀劃和推進,在省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批示、市委明確提出“依托青島國際院士港,探索打造‘院士創新特區’”的有力支持下,區委六屆十次全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培育四條千億級產業鏈為打造“院士創新特區”夯實基礎的意見》,全力打造“院士創新特區”,為青島建設長江以北地區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提供重要支撐。
一、 深化人才體制改革攻堅
完善院士港工作推進聯席會議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在省、市、區三級聯動機制框架下,建立了“管委會+公司”運作機制,探索形成“黨政軍企金、產學研用推”全要素靈活融通的高效機制。院士港綜管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創新獎”先進集體。積極推進科教產融合區建設,打造了智能制造產業園。全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興華基金”落戶院士港,成立院士港基金管理公司,吸引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近30名金融人才,漸成“公募+私募”活力生態。
二、 持續優化院士結構質量
聚焦智慧新能源交通、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四條千億級產業鏈方向引才聚才,286名院士簽訂了入港合作備忘錄,重點跟進其中108名院士并動態優化結構,外籍占比保持在85%以上。建立面向33個國家和地區56個科學院、工程院的“全球院士大數據庫”,克服新冠疫情對第四屆海外院士青島行活動影響,與103名外籍院士視頻聯絡推進合作。剛性引進5名全年駐港的海外院士,2名獲得省頂尖人才“一事一議”支持。
三、 突出人才引領技術攻關
聚焦山東氫能戰略,促進新南威爾士大學院士團隊與“同清吉湖”團隊聯合攻關,建成年產氫燃料電池系統5000臺套的生產線,海卓動力4款燃料電池發動機通過國家檢測認證,2個項目列入山東省“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積極協調院士抗新冠病毒小核酸藥物在湖北和山東兩地P3實驗室開展細胞實驗,加快推動藥物研發進程;NPR新材料獲評中國專利金獎,并應用于青島地鐵6號線和甘肅省木寨嶺公路隧道工程建設。圍繞醫藥藥物、醫療器械、特色醫療應用三大領域的產業鏈條、集群已初具規模,累計引進企業15家。2020年,實現醫藥營業收入80億元,完成智能制造智慧建造產業集群產值65億元。
下一步,李滄區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要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決策,致力于將“院士創新特區”打造成為區域性創新高地和東北亞國際科創中心,推動將“院士創新特區”列入省“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省重大戰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國家重大戰略,為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青島落實落地提供生動的李滄實踐。
編輯:陳京菁
關鍵詞: 青島 院士創新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