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共話"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要聞
成立不到三個月,汽車訂單接了330輛
《青島日報》版面截圖
春節后甫一上班,位于青島國際院士港智能制造產業園里的青島德先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曹斌便忙碌起來。接待到企業對接合作的客戶、為車型尋找匹配合適的配套商……辦公室里客人往來不絕。
青島德先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是青島國際院士港同清吉湖協同創新中心孵化的企業,具備年產2500輛新能源客車或其他類改裝車的生產能力,是一家集燃料電池、純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研發、生產、推廣和項目投資于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企業。
“去年11月1日我來到青島,11月24日公司正式掛牌成立,12月開始公司就投產了,這個速度說出去人家都不信的。”曹斌感慨道。
氫燃料電池汽車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達到50%以上,遠超燃油車的能源利用率;同時加氫時間短,一次充氫僅需8-15分鐘,續航超過400公里;從制氫開始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實現碳的“零排放”,將有效解決燃油車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企業所在園區,原本老工業區的建筑風格仍在,但“智能制造”儼然成為老廠區煥發新生的主基調。在企業一萬余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里,擺放著出產的氫燃料電池自卸車。“這款車我們目前已經接到250輛車訂單,僅這250輛車每年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總量約1.8萬噸。”曹斌說,此外,企業還接到了80輛冷鏈車訂單。
德先汽車所在的青島國際院士港,自2017年便開始布局氫能源產業。2019年,同清吉湖協同創新中心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院士發起成立,圍繞氫能全產業鏈展開攻關,打造國內頂端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中心。目前,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實驗室等兩個項目入選山東省“十四五”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建成了全市第一座日加氫500公斤的集制氫、加氫于一體的科研示范項目。正在規劃布局氫能國際研究院、新能源科技產業園項目。
這讓企業“如魚得水”。“我們生產的氫能源汽車,多是‘就地取材’。”曹斌指著眼前的氫燃料電池自卸車說,氫燃料部分來自院士港制氫企業,車輛的氫燃料電池系統主要來自園區內的海卓動力(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國際院士港氫雄燃料電池有限公司、創起信德等三家企業,甄崇禮院士團隊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催化劑也應用到其中。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源最廣闊的使用場景之一。氫能源汽車的發展,將拉動包括制氫、運氫、儲氫在內的氫能源全產業鏈的發展。
未來,青島國際院士港將聚焦整車生產和氫能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打通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研發及八大核心裝備產業鏈,積極布局制、儲、運、加四大環節,將李滄區氫能產業打造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的氫能產業創新高地,形成氫能源、智能制造、汽車制造相結合的新型生態產業。
而這將成為德先汽車發展的利好。“我們將按照客戶需求,為其精準打造應用場景,匹配生產燃料電池高端商務客車等16種新能源智能城市功能車。”曹斌說,隨著氫能源產業鏈布局的日趨完善,他們有信心成為國內產能最大、車輛門類最多的氫能源汽車制造企業。
編輯:陳京菁
關鍵詞:燃料電池 企業 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