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共話"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院士風采
甄崇禮院士
甄崇禮院士
一、 院士簡介
甄崇禮院士,現為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國家高端專家。
研究領域與專業方向:分子化學工程
甄崇禮院士提出并實現了國際首創的低成本納米顆粒材料設計、合成新技術,通過輸出該技術或提供工藝包,幫助諸多國際化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建成多條納米分散體工業規模生產線,為企業創收超10億元。該平臺性技術已應用于:(1)納米工程材料的制備、分散技術開發以及產業化技術,相關產品主要應用領域包括:涂料抗菌、抗紫外老化、污水光催化降解、柴油催化助燃、潤滑油/脂抗磨抗氧化、晶片精密拋光、陽光節能降耗等領域;(2)能源納米晶粒設計、合成與工業規模制備技術,可用于燃料電池和電解水制氫的催化新材料(HOR/MOR/ORR//HER/OER等反應的催化劑)、鋰電池的磷酸鐵鋰顆粒材料以及鋰硫電池新材料等;(3)納米生物醫藥材料技術,主要包括固態納米分散體口服制劑、納米吸入藥劑、皮膚滲入藥劑、靶向給藥、緩釋給藥系統等。目前已有兩個新藥品種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甄崇禮院士創新性構筑了較為完整、系統并可規模應用于實踐的技術體系及知識產權體系,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Langmuir》、《Ind. Eng. Chem. Re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國際著名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58件,授權42件,其中國際發明專利17件。
二、 項目簡介
1. 氫能源關鍵催化劑項目
通過(1)智能化材料設計技術、(2)精準化材料制備技術(3)平臺化宏量生產工藝技術,開發了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光電催化水解制氫催化劑,液態含氫有機物儲/運氫過程催化劑等氫能產業鏈所需的核心催化材料,氫氣中痕量雜質氣體在線檢測技術以及相關過程的成套裝備,致力于氫能催化材料的國產化和低成本化。通過與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合作,自主研發了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光電水解制氫催化劑、儲氫催化劑和氫氣純化催化劑等氫能產業核心催化材料,所研制的燃料電池催化劑貴金屬鉑的用量降低到0.2mg/w,售價可低于200元/克,低于英國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的500元/克,可以顯著降低燃料電池的制造成本,已形成100g/批生產能力。通過光電催化水解制氫和液態有機物化學儲氫技術(LOHC)的發展,顯著降低用氫成本,使氫氣儲運過程實現本質安全,氫能乘用車百公里運行成本降低至40-60元,與汽柴油車量基本持平。開發了氫氣中痕量一氧化碳的在線快速檢測技術和裝備,數據相應速度小于1秒,檢測精度達0.001ppm。
2. 氫能源關鍵組件項目
該項目通過先進的涂布工藝和質量控制,具備了生產高性能、長壽命膜電極和電堆的生產能力。公司已經建成1500平米膜電極和電堆生產車間和研發平臺,2020年將投入2000萬元,設計制造并建成膜電極和電堆生產線,已具備生產規格為220mm*420mm膜電極,年產3萬片的生產能力。40kW電堆,功率密度2.5kW/L,已經下線實現量產。未來將建設卷對卷涂布線;膜電極產能50萬片/年,形成規模化的膜電極和電堆生產能力。
編輯:陳京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