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助力走出適合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力促增進民生福祉。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春天的盛會之時來到青海團,帶來了春風。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體會到:青海的發展大有可為,未來可期。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使之貫穿于新青海建設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工商聯專職副主席李青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結合實際情況,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青海要以四種經濟形態構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著力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壯大生態經濟;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持續發力,提升循環經濟;積極推進重點項目,著力發展數字經濟;培育平臺經濟,更好地融入新發展格局。”李青說。
“習近平總書記談到,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青海對國家生態安全、民族永續發展負有重大責任。‘民族永續發展’的提法讓我印象深刻,也感到肩上的責任很重。我們的生態也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青海省委會主委張周平說。
張周平表示,建議把青海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國家戰略進行首批謀劃。通過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載體支持青海發展碳匯經濟。通過支持青海攻關清潔能源儲能難題助力碳達峰目標。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
“當前,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但是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要在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方面下大力氣。就業是民生之基,產業是就業之魂,高質量發展是推進就業可持續的重要保障。當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列為國家戰略,西部地區要緊緊抓住這個歷史機遇,促進產業發展,切實保障就業這一最大的民生。”全國政協委員、寧夏社科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所長李保平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多次提到鄉村振興,為各級領導干部樹立了榜樣。鄉村振興對于暢通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鄉村振興,要把鄉村振興作為主要工作來抓。”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徐大勇說。
“青海因其特殊的高原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民族文化,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息息相關。應通過高原畜牧業、河湟谷地農業、民族文化產業、生態與文化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通過產業融合發展,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和文化振興。”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源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室主任閔慶文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多次提到黨史教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一個政黨一刻也離不開精神的滋養。我們要作為黨史工作人,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的故事,講好革命英雄的故事,講好領袖的故事,要讓千千萬萬的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來之不易,我們走過的道路艱難曲折,我們更要讓千千萬萬的青少年知道我們的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原副院長吳德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