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奚冬琪)“人才培養必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尤其是在民族地區,更需要年輕人的回歸為鄉村振興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不妨把文化的傳承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起來。”全國政協委員田靜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水紫陶燒制技藝項目云南省代表性傳承人。她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其傳承的是每個民族活態的歷史文化,在民族鄉村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及廣泛的影響。當前,少數民族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職高)的硬件建設已初具規模,各類技能培訓也在逐步實施,通過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設置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專業并保障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完善非遺技藝在職業技術學校的實施,必將成為少數民族鄉村振興的動力。
“文化的傳承必須通過職業技術教育的轉化融入來達到守正創新的目的。”田靜建議,在縣級以上人大的專門委員會,認定所轄區域的職業技術學校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專業師資資格;已經公示的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有資格同時擔任非遺技藝專業的師資資格(雙師型);縣級以上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要將非遺的師資納入少數民族人才范疇提供培養機會以及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