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由“幫”而“興” 民企發力鄉村振興
工商聯界別委員在討論中。胡霓 攝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
今年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是第18個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組織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被納入其中。
5年來,“萬企幫萬村”已成為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社會品牌,“十四五”開局,工商聯系統繼續加大引領民營企業投入鄉村振興戰略,由“幫”而“興”,啟動“萬企興萬村”行動,探索民企參與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攜手鄉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三農”關系國計民生,也是每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心的重點話題。委員們圍繞其中的產業話題建言資政。
■ 以政策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促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支持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各部委也相繼出臺了很多配套政策,支持和引導工商資本下鄉。
但從工商聯系統在全國鋪開的鄉村振興調研情況來看,脫貧攻堅戰期間,工商資本下鄉一方面成就輝煌,另一方面,在探索中也暴露了很多問題,需要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妥善解決:比如,工商聯界別委員提出過,“用地指標難以滿足工商資本下鄉需求”“政府引導服務能力不足,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相應政策資金支持不到位”“政策一刀切”現象等仍然存在。
為此,全國工商聯提出相關提案,建議完善項目配套政策。具體說來,一是通過政府引導,對符合政策投向的城市工商資本下鄉項目,優先申報國家、省、市專項資金支持。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城市工商資本下鄉重點項目融資。三是優化服務環境,加強城市工商資本下鄉公共設施配套等良好外部環境。四是加強對涉農企業的引導和監管。既要嚴格把好準入標準關,也要監管好企業,不能踩耕地紅線。
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磨長英建議,強化數字賦能,加大政策落實和督查。一是強化“非接觸式”、普惠化政策落實。建立政府端和企業端雙向開放的政務服務數字平臺,讓企業申請享受政策時無須提供任何數據和尋找各窗口,只需由平臺通過中樞系統完成數據獲取、比對、確認全過程,實現“非接觸式”的政策精準落地和資金實時到賬。二是加大政策落實督查,著重調查民營企業對政策落實情況的評價和反映,及時向社會公布督查結果,對不作為、慢作為、弄虛作假等問題,要向社會曝光并嚴厲追責。
■ 代表性民企和民營企業家要發揮帶頭作用
從“萬企幫萬村”到“萬企興萬村”,中國民營企業創造了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中國樣板。
“它展現了民營企業跟黨走的政治站位,體現了履行責任、敢于擔當、回報社會的企業家精神。”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說,下一步,要以市場為導向,產業促振興。代表性民營企業更要發揮先鋒和帶頭作用,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走“造血式”振興鄉村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是“萬企幫萬村”中的一面旗幟。他說,2021年是鄉村振興開局之年,建議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牽頭,由民營企業家再次發出《鄉村振興,我們在行動》倡議,動員和號召全國民營企業家們做鄉村振興的積極推動者和“萬企興萬村”參與者,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大戰略的行動中來,以實際行動來回饋社會和國家。
他還建議,由全國工商聯、中國光彩會支持引導更多的民營企業設立鄉村振興公益基金會,組建鄉村振興發展公益聯盟,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家特別是年輕一代企業家,傳承和發揚光彩扶貧、脫貧攻堅精神,支持鄉村振興。
丁佐宏建議,發揮各級工商聯民企“娘家人”的作用,著力幫助解決鄉村振興行動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總結“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行動中的先進典型,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企 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