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社會聚焦
北京:養老金等社保待遇水平將有提升
北京今年將實現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加快推進民生卡“多卡合一”改革
養老金等社保待遇水平將有提升
3月10日,記者從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北京市將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同時,會議還明確,今年將穩步提高各項社保待遇標準。這也意味著,北京市養老金等社保待遇水平今年還將有提升。
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
這次會議明確了北京市人力社保系統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要求確保就業大局穩定,實現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5%。
在社會保障方面,北京市今年有幾項已明確的任務,其中涉及提高保障水平、增強社保基金和經辦管理服務效能。
這次會議明確提出,健全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推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發展,優化“兩區”企業參加企業年金辦法,擴大企業年金覆蓋范圍,健全多支柱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和工傷保險制度。
同時,會議還明確,北京市將繼續健全社保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穩步提高各項社保待遇標準。
在涉及社保服務的改革方面,這次會議也提到,以社保服務信息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為引領,豐富完善社保網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以第三代社保卡為載體的民生卡“多卡合一”改革,拓展民生卡服務功能,全力提升社保服務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開設知識產權職稱專業
按照北京市2021年政府重點工作安排,推進“兩區”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等任務將細化落實。在人力社保工作方面,今年,北京市將繼續發布“兩區”建設重點領域暨“五新”重點產業領域人力資源開發目錄(2021年版),持續推動成果轉化應用。
北京市今年將繼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開設知識產權職稱專業,推進分級分類評價,并持續優化職稱評價服務,推進職稱證書電子化。
同時,據市人社局介紹,北京市還將打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界限,促進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貫通發展,培養更多、更好質量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此外,北京市還將以培養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目標,打破傳統的人事、職稱、編制制度限制,打破不同學科、科研領域、行業壁壘,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間人才流動渠道。鼓勵高精尖產業和前沿科技領域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續推進博士后國際化培養和博士后科研擇優和資助;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和高級研修活動;支持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在京就業創業。
推進實現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全覆蓋
“穩就業”“保就業”關乎百姓切身利益。北京市將繼續實施穩崗返還、階段性降社保費率、以工代訓等政策,持續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穩崗。抓住“兩區”建設和“五新”發展機遇,通過政策聯動、支持創業和靈活就業創造更多崗位,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在勞動關系方面,北京市今年將堅持根治欠薪“三全”管理模式,落實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工資、實名制管理、工程款支付擔保、人工費工程款分賬管理“五項核心制度”,實現國務院提出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制度全覆蓋。
同時,還要落實“護薪行動”,加強裁審銜接,推進京津冀勞動人事爭議協同處理。
今年,市人社局還將推動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延伸,深化“局處長走流程”專項活動,聚焦企業和群眾需求及時改進工作。
■ 看點
三項社保費去年減免緩1220.9億元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年,北京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6.1萬人,四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為4.1%。促進3.3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幫扶14.1萬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全市享受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人數為31萬,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北京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9%,幫助有就業意愿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全部實現就業。
全年“減免緩”三項社保費1220.9億元,核準返還失業保險費47.6億元,核準崗補、社補等補貼資金72.7億元。聚焦科技創新、城市運行保障、生活性服務業等重點領域,完成補貼性培訓112.4萬人次。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市級統籌,社會保障率先實現城鄉全面統籌、制度完全統一,覆蓋范圍超過1970萬人。
此外,2020年,北京新增設8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達到437個、流動站51個。全市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總量分別達386.6萬人次、363萬人次。
北京還率先出臺電子勞動合同實施意見,實行電子勞動合同企業約1500戶、合同總數近40萬份。在全系統創新開展“局處長走流程”專項活動,將189項服務事項整合為24項“場景式服務”。(記者 吳為)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社保 北京市 北京 待遇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