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春風拂沃野 植綠正當時

2021年03月18日 09:12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進入3月,全國各地從南到北逐步進入植樹的季節。

剛剛度過的3月12日,是我國第43個植樹節;今年又是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周年。義務植樹在今年有了特殊的紀念意義。

3月15日,中國遭遇近10年強度最強的沙塵天氣突襲,北方多個城市被黃霧籠罩,沙塵蔽日。

極端惡劣的天氣再次提醒人們,持續推進植樹造林、防沙治沙和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艱巨性與重要性。

人們在微信朋友圈曬“黃沙”圖的同時,“好多年沒見過這樣的沙塵暴了”也是大家共同的感受。這一定程度也是對我國生態治理成就的“褒獎”。北方人明顯感受到,近些年發生沙塵天氣的次數越來越少。

研究表明,1961年以來,我國沙塵天氣呈明顯下降趨勢。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23.04%,人工林面積穩居全球第一,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

無疑,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的國土綠化面臨著新的形勢。下一步,應如何繼續推進國土綠化?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質量又該如何提高?今年兩會期間,此議題也是委員們討論的熱點——  

新形勢下如何增綠?

——訪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

本報記者 王碩

今年是我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0周年。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當前面臨哪些新形勢?“十四五”將采取哪些新舉措?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劉東生。

義務植樹進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階段

記者:今年是全國人大頒發《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40周年,這40年來,義務植樹活動進展情況如何?如何把這項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劉東生:在鄧小平同志的親自倡導下,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2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同年成立中央綠化委員會(1988年改稱全國綠化委員會),加強對義務植樹和國土綠化工作的組織領導。從此,全民義務植樹以其特有的法定性、全民性、義務性和公益性在中華大地蓬勃開展起來。

40年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率先垂范,對推動全民義務植樹起到了關鍵的示范引領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連續八年帶頭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并對進一步開展好全民義務植樹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全民共同履“植”盡責,開創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綠化之路。

近年來,隨著義務植樹的不斷推進,我們將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擴展到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認種認養、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八大類50多種。在15個省份開展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建立了一批“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云端植樹”“碼上盡責”讓隨愿、隨處、隨時植樹逐步變為現實,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進入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階段,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

下一步,針對全民義務植樹面臨的新情況,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創新組織管理方式和盡責形式,加大宣傳發動力度,不斷凝聚起國土綠化的全民力量。

科學綠化重點解決四個關鍵問題

記者:我們感受到了近年來身邊的環境不斷在改善,但剛剛結束的沙塵暴也在提醒我們這項工作任重道遠。當前國土綠化工作面臨哪些新形勢?“十四五”將采取哪些新舉措?

劉東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數量質量并重,深入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國每年造林面積都在1億畝以上。我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但是,必須承認我國仍然是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生態產品短缺的國家,國土綠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進一步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重點要解決好四個關鍵問題:

一是解決好“在哪種”。利用“國土三調”成果,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劃定造林綠化用地,合理安排年度國土綠化任務,實現任務直達到縣,落地上圖精細化管理。

二是解決好“種什么”。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荒則荒,推進林草一體化,積極采用鄉土樹種草種開展綠化。

三是解決好“怎么種”。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與自然恢復相結合,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之路。

四是解決好“怎么管”。堅持分類施策,南部、東部、中部地區著力鞏固現有成果,注重發揮存量優勢,以調結構、提質量為主,積極開展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培育大徑材和珍貴樹種,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西部、北部地區充分利用適宜綠化空間,持續推進困難立地造林種草,加大新造林地管護力度,堅決打好生態脆弱區增綠擴綠攻堅戰。

應對新目標實施新舉措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召開的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出,“到2030年中國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這對林草部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此,林草部門將如何保障目標的實現?

劉東生:我國調整更新2030年森林蓄積量增長目標,既充分展現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和重信守諾的責任擔當,也對林草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標要求。

目前,我國森林面積達2.2億公頃,森林蓄積量達175.6億立方米,原來對外承諾的森林資源增長目標已提前實現,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當然,實現這一目標,目前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森林資源保護壓力大。國內木材、木質產品需求很大;同時違規破壞森林資源問題依然長期存在。二是森林資源質量不高。我國森林每公頃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0%多,僅相當于巴西的1/2,不足德國的1/3。三是森林蓄積量和碳儲量動態監測能力不強,難以及時掌握變化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廢棄礦山等國土空間開展綠化,努力增加林草資源總量。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嚴格天然林、公益林和重點區域林木采伐管理,依法放活人工商品林經營;同時完善林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林業碳匯交易;開展國家森林資源年度監測評價和森林碳匯計量監測等。  

民進中央:

為了碳中和,一起植樹去

本報記者 高志民

要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承諾。除了要大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還需同時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未來通過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等系列措施最終減不了的二氧化碳排放,還要靠林業、海洋等碳匯進行吸收,才有望實現碳中和。

“十三五”期間,我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對延緩全球氣候變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我國最新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中,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以廣東為例,由于全民義務植樹行動持續深入開展,不斷優化提升,廣東森林覆蓋率達58.61%,森林蓄積量達到5.79億立方米,每年吸收二氧化碳2000萬噸左右,每年約能中和全省3%的二氧化碳排放。“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2.18億人次義務植樹6.52億株,若按每株每年10公斤的碳匯估算,則相當于中和了652萬噸二氧化碳,即約抵消了100億千瓦時的電力排放。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確定為做好新時期全民義務植樹賦予了新的內涵,廣大學生群體是開展各形式義務植樹的新生力量,目前參與程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為此,民進中央在全國兩會期間建議:

把參與義務植樹作為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納入素質教育內容,讓廣大青少年成為綠化祖國的參與者、傳播者。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地區,通過培養愛綠植綠護綠意識,讓學生從小了解森林是適應氣候變化的最佳自然解決方案,帶動更多家庭一起行動起來,共建美麗中國。

組織開展志愿服務、宣傳發動等多種形式的生態實踐活動,引導廣大學生群體了解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大意義,開展多樣化的義務植樹實踐活動,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樹立良好的綠色低碳生活理念。

將全民義務植樹納入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就義務植樹樹種、規模、資金措施、養護管理等統籌謀劃。建立全國性的義務植樹資源對接平臺,方便異地尋找適合開展義務植樹的區域,鼓勵全區域、全年度開展義務植樹。建立義務植樹碳中和機制,通過碳普惠等公眾自愿減排行動平臺,鼓勵民眾減少工作生活中相關的碳排放,同時鼓勵義務植樹在平臺上進行登記并通過持續的管護產生每年的森林碳匯,個人可通過自行植樹或購買其他人植樹產生的森林碳匯中和自身的碳排放,在推動全民義務植樹的同時推動全民碳中和。

全國政協委員谷樹忠:

植樹要回歸“義務”本色

本報記者 王碩

“今年是我國全民義務植樹開展40周年。全民義務植樹是國家植樹造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重大,成效顯著,但目前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提案建議,應該總結經驗,準確把握高質量“義務”以及“植樹”內涵,提高植樹活動質量與效能。

在調研中,谷樹忠發現,目前全民義務植樹尚存在意識差、不普遍、走過場、實效差等問題。“有的地方尚未充分意識到義務植樹的重要性、必要性、急迫性,遠沒有實現全民參與,走過場,擺架子、裝樣子、吊嗓子現象仍然存在,補助式義務、代辦式義務較為普遍;同時,植樹成活率低、成本高;好像年年都在植樹,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實際增加較少。”

面對這些問題,谷樹忠認為,首先,要在高質量履行“義務”上做文章。

加大義務植樹的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認識,變“讓我植樹”為“我要植樹”;要增強參與性、普遍性,強調植樹人人有責;增強常態性、經常性;并將組織性、自發性結合,既要進一步強化義務植樹的組織,合理安排植樹空間、時間、樹種、服務等,也要允許公民個人自發地履行植樹義務。

他提議,特別要賦予農村居民以較大的植樹自主權,允許、鼓勵、支持房前屋后、田埂路旁植樹;同時,植樹要回歸義務、無償的本色和初衷,堅決制止事實上的代辦式、有償式的變相“義務”。

第二,谷樹忠認為,要準確把握“植樹”內涵,堅持科學植樹。

他建議,不應盲目追求森林覆蓋率,也不盲目追求新樹、洋樹、特樹等,而是立足于國土空間用途統一配置,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宜的植樹規模、栽植樹種和植樹方式。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以保護生態系統、增強生態服務功能為前提。

他特別強調“水友好式植樹”的重要性,建議要堅持把水作為“最大剛性約束”,堅持量水而行、以水定植。同時,樹立“功能樹”“功能林”的理念,根據當地的生態需求、經濟需求和社會需求,分別確定植樹目標,“努力做到缺什么補什么,補短板、強弱項?!?/p>

此外,谷樹忠認為植樹要“堅持責權利均衡式植樹”。重點處理好植樹與用樹的關系,在鼓勵、支持植樹的同時,亦應注重用樹權益的保障和實現,努力做到誰植樹誰受益,保障植樹者的林木用益物權。  

編輯:秦云

關鍵詞:植樹 全民義務植樹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 亚洲一区黑人在线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乱码伦AV|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