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生態環境部第一扶貧工作小組助力河北隆化縣小廟子村建起愛心扶貧超市
“小積分”兌換出好環境臨近正月十五元宵節,李向均來到超市,免費扛走了一袋面粉。
在河北省隆化縣小廟子村有這樣一家超市,村民只要搞好自家衛生,維護好村內環境,就能獲得愛心積分,之后通過相應積分,便可以免費兌換生活用品。“過年時候包餃子,家里的面缸見了底,剛好用攢下的積分來超市換面粉。”李向均說。
在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深山中,隆化縣被列為深度貧困縣,而小廟子村是郭家屯鎮最偏僻的行政村,也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解決溫飽問題曾是這里的難題,而免費給村民發放商品,對一個貧困縣而言似乎是“天方夜譚”。那么,為何會存在這樣一家愛心扶貧超市,這家超市又是如何經營的?
為扶貧建起愛心超市
“4年前的小廟子村,與現在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那時候,村民住的是土坯房,院子里雜草叢生,殘垣斷壁。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遍地的牛糞,得繞著走。村內的河道里堆滿了垃圾,臭氣熏天。”生態環境部第一扶貧工作小組聯絡員高寶回憶起小廟子村脫貧前的情景這樣描述。
“2018年11月,小廟子村成為生態環境部生態環保扶貧示范村建設點之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化的村莊,整潔的村舍,硬化的道路……”對小廟子村的脫貧史,小廟子村第一書記秦昊了如指掌,談起村里的變化,也如數家珍。
改善生活條件不易,改變鄉村面貌難度更大了很多。清理后的河道本已恢復自然狀態,然而村民將垃圾向河道傾倒的陋習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村民習慣了將垃圾倒進河道里,等一下大雨,垃圾就被雨水沖到下游的村子。久而久之,這些垃圾就匯入了灤河。2017年以前,灤河斷面水質一度不達標,正是因為垃圾入河問題嚴重。”秦昊說。
此外,村里缺少基礎設施也是垃圾治理工作難以推進的原因之一。“了解到村里的實際需求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選派專家到現場做設計規劃,幫助建設垃圾轉運站,以提高村里垃圾處置能力。”高寶說。
除了幫助建設環保設施,生態環境部第一扶貧工作小組還為改善村容村貌和鄉風文明建設出謀劃策。依托村內原有超市,幫助開辦“小廟子村扶貧扶志愛心超市”。推進開展鄉風文明評選、推行積分兌換愛心超市物品活動,促進扶貧與扶志并行,物質生活與思想認識同步提升。愛心扶貧超市的成立,讓小廟子村掀起一股文明新風。
超市積分推動環境治理
2019年年初,小廟子村從垃圾分類入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推行生活垃圾四分法。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經常組織科研骨干到小廟子村實地講解什么是垃圾分類,怎樣進行垃圾分類,以提高村民的環境意識。
只要到小廟子村調研,調研組都會向駐村工作隊了解垃圾分類的推行情況,也會進入村民家中了解垃圾分類的實際情況。然而,試行一段時間后,垃圾分類的實施效果并不理想,村民對垃圾精細化分類方法比較難適應。
對于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生態環境部第一扶貧工作小組和河北省政協駐村工作隊沒少下功夫。“農村開展垃圾分類的最大優勢在于地方大,4個垃圾桶放在哪里都不占地方。而垃圾分類的難點則是改變村民的習慣。經大家商議,將垃圾分類作為積分兌換的活動之一,通過積分制度,激發貧困戶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高寶說。
河北省政協駐村工作隊堅持入戶查看垃圾分類情況,一到村民家就直奔廚房,打開綠色垃圾桶看看有沒有菜葉、果皮,如果發現沒有,立即進行詢問。“你家垃圾桶咋這么干凈,是打算留著洗衣服嗎?”……秦昊說:“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就要不厭其煩,苦口婆心,村民行動起來,生態環境就能變好。”
事實上,提到用垃圾桶洗衣服,并非一句玩笑話。剛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的時候,有些村民看到嶄新的垃圾桶又大又結實,便拿來裝米裝面、洗衣服、涮墩布。引入積分機制后,不僅調動了村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還增強了村民的獲得感。“垃圾分類不僅能讓村里環境變好,還能免費兌換生活物資,這種好事我們當然支持。”李向均說。
垃圾分類開展得如火如荼,也讓小廟子村的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順利推進。2018年,小廟子村被確定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PPP模式試點村,村民在家分類后的垃圾,由專崗人員運至處理站,進行分揀后,再交由第三方保潔公司統一轉運。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村民向河道傾倒垃圾的問題得以解決,村容村貌也得到大幅改善。
好鄉風讓愛心超市常駐
在愛心超市的激勵下,生活垃圾治理成效顯著,而另一項重點工作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小廟子村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于肉牛養殖,全村197戶,有將近一半的家庭在養牛,1000多頭牛的養殖問題成為制約小廟子村環境改善的短板。
為了省下草料錢,有些村民將牛趕到山上吃草。長此以往,山上的草被牛啃食嚴重,造成水土流失。雖然村里一再強調要禁牧舍飼,但個別村民仍將牛趕到山上吃草。由于破壞了村規,這樣的村民沒能獲得積分。
之后,這些村民申請了補貼金,又自籌一部分資金,建起了“養牛小區”。“養牛小區”作用可不小,有牛槽、圍欄,牛兒在這里就可以吃草、活動,再也不用到山坡上啃草。山草逐漸變得郁郁蔥蔥,水土流失問題也迎刃而解。由于這些村民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他們終于也能在愛心超市挑選心儀的商品了。
對于沒有能力搭建“養牛小區”的村民,村委會鼓勵村民使用村集體出資建造的牛舍,這部分租賃費用將來作為村集體經濟的收入來源。高寶說:“這幾年,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每年捐贈1萬元用于購買愛心超市的商品。未來,租賃牛舍的收入又可以用來經營愛心超市。”
因助推鄉風建設而搭建的愛心超市,現在又因良好的鄉風成長壯大。
編輯:秦云
關鍵詞:垃圾分類 超市 小廟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