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耕牛遍地走 金融活水“渠”中流
牛馬年,好種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那么,種田與數字普惠金融之間的聯系,該保持啥姿勢?
用衛星解決農村貸款難?
安徽省蒙城縣種糧大戶郁凱第九年參與春耕,幾乎每年都會在這個時刻和助農信貸進行聯系,貸款買化肥和租農具。
今年,只在手機上操作,幾分鐘時間,他就獲得了29萬元春耕貸款,還免除了2個月利息。
今年春耕,安徽、山東、河南等種糧大省引入網商銀行這項新技術,種糧農戶可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獲得貸款,并將獲至少30天的免息貸款。
據了解,這套衛星遙感信貸技術代號為“大山雀”,技術原理是農戶在手機地圖上圈出土地,確認是自己的地塊后,網商銀行通過衛星圖像識別地塊的農作物面積、作物類型,并通過風控模型預估產量和價值,從而向農戶提供貸款額度與合理還款周期。
這項技術猶如在金融領域支起了一根“網線”,將天上的衛星和地里的農民“奇妙”地連在一起。
“今年和網商銀行合作,引入衛星遙感信貸技術,就是因為這項技術能準確了解農民的需求,精準地給農民授信,大幅提升春耕農戶獲貸率。”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計劃財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安徽省與網商銀行深入合作的16個產糧縣城,種糧大戶不僅可以手機申請春耕貸款,還將免除60天利息,覆蓋整個春耕時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對此表示,在當前由脫貧攻堅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以數字金融為代表的數字新基建有望成為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作為一家服務小微企業和經營性農戶的科技銀行,我們希望讓金融科技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普惠價值。”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說。
核心企業賬期太長,咋破?
賒購,一直是糧食產業鏈上的一個普遍現象。老問題,需要新“解藥”。
鴻展集團起步于四川,2016年進入黑龍江,目前年加工玉米600萬噸,在全國酒精生產企業中規模位居第一。每年采購季,企業都會產生大量應付賬款,而上游糧食供應商也會受到資金回籠慢的困擾。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京東科技旗下京東企業金融團隊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嘗試用應收賬款融資,來打破這一兩難局面。具體做法是核心企業與京東科技合作應收賬款融資,比如鴻展集團,京東科技為其提供4800萬元無抵押融資額度。糧食供應商只要拿著與其貿易合作的信息就可以申請使用這筆融資,授信期限12個月,單筆期限6個月,支持隨借隨還。
信貸提額“白名單”
福建省浦城縣盛產水稻,素有“福建糧倉”美譽。浦城縣臨江鎮水東村村民馬芳華,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000畝。
忙碌完育秧,馬芳華來到鎮上的農業銀行網點,辦理柜臺面簽。當天,農行的30萬元貸款就到賬了。
“只用2天時間就幫我把‘快農貸’授信額度由10萬元提升至30萬元。”今年,馬芳華的浦城縣萬鑫家庭農場還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
3月的甘肅隴南,成縣陳院鎮白馬寺村瑞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宇一早就在萬壽菊種植大棚里忙活著。
“往年苗木種植前,我都愁得睡不著覺,沒有資金買苗木。今年好了,多虧農行的‘產業振興貸’,上門服務,線上申請,秒批秒貸!”郭宇指著長勢喜人的萬壽菊苗,很是興奮。
2021年初,農行成縣支行對陳院鎮白馬寺村開展了上門實地調查,對整村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做了總體評估,最終得出結論:該村符合“信用村”的準入要求。
郭宇說,白馬寺村被評為信用村后,農行成縣支行的客戶經理立即上門為他們提供了“產業振興貸”,線上操作、簡單快捷。正是因為這10萬元的貸款,瑞欣合作社購買了辣子苗360萬株、萬壽菊720萬株,種植面積達50余畝,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扶持下,其銷路穩定、市場前景良好。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金融 貸款 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