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話說新經濟>關注
數字技術賦能金融服務模式 加快推進銀行業智能化和數字化發展
伴隨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數字產業化釋放了經濟增長潛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深度滲透到實體經濟中,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創造了必要條件。“十四五”期間,銀行業將充分發揮金融科技的賦能效應,科技成果將會和具體業務場景深度融合,提升傳統業務效率和變革新型商業模式。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與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共同為“中國信通院·浦發銀行數字金融聯合創新中心”揭牌
為踐行國家金融科技戰略,推動行業發展,3月31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與浦發銀行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與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出席簽約儀式,并共同為“中國信通院·浦發銀行數字金融聯合創新中心”揭牌。
雙方圍繞金融科技、國家產融平臺、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深入交流。余曉暉在交流中強調,金融行業已經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態勢重塑金融行業生態,面對新的新的歷史機遇,金融科技關鍵技術也在突飛猛進地發展。“新基建將帶來金融業轉型新機遇,技術的融合發展將加速金融業務全流程的智能化轉型。”
中國信通院是國家信息通信研究領域最重要的支撐單位,也是工信部在綜合政策領域的主要依托單位之一。潘衛東表示,浦發銀行與中國信通院合作已久,此次共同成立數字金融聯合創新中心,將推動雙方合作上升至新的高度。浦發銀行愿與中國信通院建立長期、緊密、務實的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將對方視為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共同發展。
據悉,雙方后續將重點圍繞新技術、產業融合、數字經濟等領域開展合作,聚焦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創新應用能力和產業協同效能。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