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用科技解決老百姓的“傷之痛”
老百姓因傷和各種手術導致的創面治療需求有多大?初步估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億人次左右的治療需要。而復雜的慢性難愈創面病例,每年大約有3000萬人次以上的治療需求。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速,各種糖尿病足、褥瘡大量增加,病人非常痛苦。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采用很多現代科技解決老百姓面臨的問題,“傷之痛”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創面治療作為一個專業學科,于2019年經國家衛健委正式批復設立。傳統的創面治療在創面清創之后,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有限。研究發現,以往我國各種體表難愈合創面患者出院時的治愈率只有60%左右,還有40%的病人出院時沒有治愈。所以,在上個世紀末就設想建立一個專科來應對各種復雜難愈合創面的治療需求。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經歷3個階段,重點抓了10項工作,基本摸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解決慢性難愈合創面問題的道路。
通過系統的創新活動,我們發現,2000年以后,我國創傷疾病譜發生變化,老年慢性疾病、糖尿病等導致的創面明顯增多,創面從“創傷型”轉變為“疾病型”。防治策略隨之進行調整,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開展系統培訓,建立起培訓導師隊伍和培訓基地,形成新的學科體系,最終推動創面修復專科建立。同時,還研發出包括生長因子在內的原創性生物治療技術和快速轉化,應用先進技術應用于創面治療。
用“真正解決老百姓的傷之痛”這個微觀標準來衡量,可以說這些工作取得了五大成果:第一是各種復雜的慢性難愈合創面治愈率明顯提高。據統計,建立了創面治療中心的醫院,病患平均住院日明顯下降,創面愈合率從以往50%多,上升到93%左右,效果非常好。以防控糖尿病足為例,和歐洲相比,我國糖尿病足大截肢率、總截肢率都比發達國家低。對于病人家屬來說,這就保證了一個家庭的幸福感。第二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經過專業培訓的創面醫療人才。第三是顯著扭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創面治理技術和條件的認知和看法,現在國際上提出創面治療要向“東方看”,看中國人是如何花比較少的錢解決老百姓的“傷之痛”。第四是在國際上發表了大量研究文章,除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外,還獲得包括英國廣播公司有關“中國人把牛的激素變成治療創面的藥物”等國際上的高度評價;最后是獲得國家高度重視,使中國特色創面修復科學體系建設水到渠成等。
讓老百姓的需求有著落,讓患者的傷痛有慰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以健康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落實到一個點上,我們用30年的時間解決了一個問題——老百姓面臨的創面治療難題。
(王天奡 整理)
編輯:何方
關鍵詞:創面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