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委員讀書>書評

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偉大的中華民族——評《中國五胡入華與歐洲蠻族入侵》

2021年04月07日 14:1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潘岳部長的《歐洲蠻族入侵與中國五胡入華》一文立意高遠、視野宏大、思想深邃、資料翔實、言簡意賅。文章通過梳理、比較公元300年到600多年間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呈現了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共同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歷史;闡釋了中華文明的精髓是多元的大一統體系。

第一,無論哪個民族問鼎稱尊,都以中華正統自居,都致力鞏固和發展“大一統”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文章通過大量史實揭示了魏晉南北朝如何從大分裂走向大統一,呈現了400年五族入華,完成了版圖制度和社會的“大統一”;闡釋了中國的五胡十六個政權不是族群隔離“瓜分天下”,而是族群融合“混一天下”。該文并不認同傳統史學界的“北魏之所以能統一北方…是因為他們‘改漢俗行漢禮’”的觀點;而是認為“北魏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進行了大一統精神的政制改革,再造了秦漢儒法國家形態”。作者認為,北魏孝文帝“‘著漢衣’、‘改禮儀’”,創新性發展了諸如“均田制”、“三長制”等鞏固中央集權基層治理,帶動整個北方社會大融合?!氨背瘜δ铣膭倮皇且靶U對文明的勝利,而是誰更能繼承大一統精神的勝利,是兼采胡漢的“新漢制”對僵化守成的“舊漢制”的勝利?!?/p>

文章通過大量史實說明,古代中國人沒有基于血脈和習俗的“華夷之別”,而有制度和文化的“華夷一體”。魏晉南北朝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夷與夏不是看血脈看習俗,而是看文明看制度”;五大胡族之所以執著于“漢化”,是因為漢文明絕不僅是禮儀風俗,其精髓在于如何構建一個長治久安的超大規模政治體。

魏晉南北朝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表明,經三百年不停歇地族群混居,最終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體——隋人與唐人。正如作者所說,“‘漢化’不是‘被漢人同化’的意思”而是繼承“漢武帝將秦國的法家制度、魯國的儒家思想、齊國的黃老之術與管子經濟、楚國的文化藝術、韓魏的縱橫刑名、燕趙的軍事制度融為一體”的“大一統漢制”;“認同這種制度文明的人,就成了‘漢人’??梢哉f,‘漢人’是用政治制度建構‘國族’的最早實踐”。

可以說,中國人的“統一秩序”的“大一統”天下觀,經由魏晉南北朝的接續發展,不僅建立了超級穩定的大一統隋唐國家共同體,而且發展了儒釋道合一的中華文明。這些論述表明,中華民族形成史,是以秦漢奠定的“一統天下”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價值觀為統領,各民族共同締造統一多民族國家、共同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歷史。

第二,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對西方族群國家的超越。

通過比較,作者指出,與“五胡”“漢化”不同,歐洲蠻族史觀認為羅馬世界不應當是統一的,應當是由多個種族分而治之。歐洲蠻族并不熱衷繼承西羅馬帝國遺產,更不去與東羅馬爭奪“正統”。西歐蠻族攻破羅馬帝國后建立的若干日耳曼王國,除個別短暫“部分羅馬化”外,絕大部分徹底地“去羅馬化”。

比如,哥特人為了保持血統的純潔性而不被羅馬人同化,為了防止哥特人的勇武精神被羅馬文化腐蝕,建立了“平行社會”。隨后,法蘭克在兼并其他蠻族王國的統一過程中,并不像羅馬那樣建設行省,收歸中央管理;而是封給貴族與教會,維持領主自治,將基層自治推到極端,“日耳曼各王國獨立分散,不追求彼此融合,形成了多中心格局”。正如英國史家佩里 安德森所說,蠻族建國“用得更多的是分裂而不是融合的方式”。

魏晉南北朝與歐洲蠻族的政治社會治理的差異,再一次說明中西方文明發展的最重要的差異:“統”與“分”的差異。中國五胡弘揚了中華文明“合的邏輯”,歐洲蠻族則放大了羅馬文明“分的邏輯”。中世紀的歐洲陷入了頻繁的戰爭,因此,盡管整個歐洲的社會政治發展過程中,有過查理曼等試圖統一歐洲的君主,但始終沒有使歐洲成為統一的國家。

第三,歐洲學者將“封建社會”和“弱國家”放大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規律,是西方中心主義作祟。

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盡管發生過多次割據和分裂,但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西方世界很難理解今天的中國,其中一個重要的疑惑就是中國何以能夠將一個民族多元、文化多樣的國家維持兩千多年生生不息??v觀世界史,與中國并列的古巴比倫和古埃及都曾是世界文明古國,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都最終消失或者沒落了,只有中國更加繁榮昌盛。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個像中國一樣的國家,從歷史到現在基本上維持在一個大致的疆域內,多個民族共同認同、共同締造祖國的歷史。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困惑,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方一些學者還用“文化符號”與“身份認同”概念來解讀中國歷史,將“封建社會”和“弱國家”放大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規律,是西方中心主義作祟。作者指出,這是“沒有搞清‘禮俗’與‘政道’的區別”,沒有看到“中華文化的核心不是禮儀、風俗、藝術和生活習慣,而在于用什么樣的基本制度來建構政治”。

文章的最后,作者闡述經過千年傳承,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民族國家挑戰,中國人實現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的民族自覺。這種自覺是一種“打破族群壁壘的天下精神,是中華文明的底色”;“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歷史?!疤煜戮瘛笔菨B入中華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正如作者所言,“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宇文泰是漢化的匈奴人,他們都是這300年中華民族融合史中典型的中國人,他們打仗都不是為了族群利益而是為了統一天下?!?/p>

第四,中華文明之所以為世界上唯一綿延不絕傳承至今的文明,皆是因為歷史上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不同的方式不斷融入以漢文明為主流的中華民族長河之中,從而實現了各民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的分布格局,實現了中華民族從一個自在的實體轉變為自覺地實體。

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我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和一面鏡子。此篇文章作者選擇此段歷史,并與“歐洲蠻族”歷史做了比較研究,很有新意。文中有很多獨到見解,如把歷史上一直習慣使用的“五胡亂華”改寫為“五胡入華”,一字之差,但意義相差萬里,體現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歷史學功底。(作者: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 蘇發祥(藏族)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文明 各民族 共同 中華民族 歐洲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另类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影院 |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