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三期 2020年第二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1年第二期

我的當代書法創作觀

2021年04月13日 11:49  |  作者: 張 繼  |  來源:《畫界》2021年3月第2期
分享到: 

當代書法創作不僅是法度的體現,更是理念、觀念的詮釋。在書法藝術乃至所有藝術門類創作過程中,“理念比行為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才情比功力更重要”似已形成共識。若沒有先進的理念,就不可能有藝術精品的產生。


一 務求品位

品位的含義之一,是指礦石中有用元素及其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比。含量的百分比愈大其品位就愈高,另一含義是指物品質量或文藝作品水平所達到的高度。隸書作為藝術,有品位雅、俗和高、低之分??煞裉子玫谝环N意義來理解,即作品中經典及其優良成份的比率愈高,作品的品位就愈高,反之就愈低。這里的經典不是狹義的,優良成份更包含歷代書法遺存中符合或可以轉化為符合現代審美的所有元素。何況經典也不是絕對的,某一時代被奉為經典在另一個時代就未必稱得上經典。前人曾說,“人瘦尚可肥,書俗不可醫”,足見品位不高的嚴重后果。提高品位的秘訣就是深入經典、力求高古、開闊視野、豐富素養。


二 深挖傳統

對于藝術學習的入古和出古,前人所說“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可謂至理名言。如果抱著“用最短的時間打進去,用最快的速度沖出來”的心態以求速成,豈能有獲?從今天隸書創作總體特征來看,當代意識的加強、形式為上的追求甚至個人性情的發揮己成自覺,而對傳統的繼承與借鑒相比之下處于劣勢。其實,作為創作個體筆下個性特征外化、時代氣息流露有時不請自來,但經典成份在作品中的融匯哪怕是勤學苦練,若沒有一定的悟性恐怕也難以奏效,所以“深挖傳統,與古為徒”應該是永恒的課題。


三 廣涉諸藝

所有的藝術門類中,若按展開形式劃分,書法屬于空間藝術;若按創作手段劃分,書法屬于造型藝術;若按表現形態劃分,書法屬于靜態藝術;若按作用于欣賞者的方式劃分,書法屬于視覺藝術;若按作品反映現實的方式劃分,書法則屬于抽象藝術等,不一而足??梢姡瑫ê蛶缀跛械乃囆g門類都有相通之處。所以,在對書法本體進行精研博取的同時,其它相關藝術的滋養也將會產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奇效。尤其是與書法有密切關聯的國畫、篆刻、文學,更是必修課。如果說國畫之線條從書法中借鑒了筆鋒超凡的表現技巧,那么書法從國畫那里借鑒的破鋒、潑墨等技法更是對筆法、墨法的豐富。筆法融合墨法,能使書法創作效果有更強的立體感和豐富性。而且,書畫互補還體現在章法、結字等多個層面。

自作詩《步梁東先生韻-賀沈鵬老米壽期茶壽》(隸書)-張-繼

自作詩《步梁東先生韻-賀沈鵬老米壽期茶壽》(隸書)-張-繼

四 超越技術

書法創作,首先應該具備熟練的表現技巧,它是建立在最起碼的技術能力基礎之上,然后通過綜合素養的融匯,從而上升到藝術層面。古人所謂“無法之法”“不工而工”等都是在超越一般性技術之后而達到的不凡境界。中國書法的奇妙魅力就在于其超越基本技法后筆墨技巧的精妙。古人曰:“目忘縑素,手忘筆墨,磊落揮灑。”到了這般境界,筆墨任意揮運,無累于心。可見筆墨技巧是在技法純熟與精湛前提下膽識加悟性練就的,是書者的基本功,也是其修煉成果的最直接反映。


五 關注時代

“藝術當隨時代”。一方面,時代發展不以個人的審美傾向為轉移;另一方面,個人也有在認識時代發展規律和總體審美特征基礎上探索自己藝術道路的自由。當代書法藝術是建立在中國乃至世界大文化背景之下,既具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又通過筆墨抒發今人情懷的一門獨特藝術。所以,當代書者不僅要以最大的決心和最有效的行動深入傳統,更要以最敏銳的意識和智慧融入時代并走在時代前列,從而在兩極碰撞中尋找自己的交匯點。關注時代不是單方面的,正如孫過庭所說,“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事實上,當前隸書創作筆墨抒情化與趣味化等現象,正是“師古不違時”的具體表現。問題的關鍵還有另一面,即在表現時代審美的同時如何排除時弊。


六 融入個性

個性也稱之為性格,有人說個性就是風格,其實個性與風格有很大的區別。書者的個性往往與生俱來,是先天的;而書者的藝術風格則是其個性與傳統理念、表現方式、時代氣息、綜合素養的融會貫通,是個性的人文整合和本質升華,是物我兩化的天人合一??梢哉f,藝術風格是包括書法在內的所有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凡是歷史上能夠傳承下來、為后人所頂禮膜拜的經典佳作無不是風格化的代表。但風格離不開個性,不同書者所創作出來的不同風格的作品,必然帶有程度不同的個人特點,所謂“書如其人”,首先如其性,繼而如其學,如其才,總之如其人。個性無優劣之分,關鍵看如何運用。雖然個性的流露在大多情況下難以掩飾,但對其度的把握卻直接維系著作品的生命。凡是濫施個性、無度揮灑者最終都難以達到理想的藝術境界。

自作詩《常態防控》(隸書)-張-繼

自作詩《常態防控》(隸書)-張-繼

七 立足原創

書法藝術的原創固然不是抄襲與模仿,但也并非任筆為體,信手涂鴉。其實它是在深入把握優秀書法傳統的過程中融合歷史、社會以及時代等諸多元素,再通過個體性格、氣質、學養及審美情感等的介入,從而借助筆墨技巧外化為具有獨立特色的藝術形式。如果說風格是藝術創作的至高境界,原創則是書法藝術包括隸書藝術不斷發展的核心。沒有自我風格體現的任何所謂創新最終都是沒有前途的,而自我風格的形成并為時代所肯定的根本,就是在深厚傳統功力基礎之上所表現出的原創性。


八 探索形式

由于書法在當今已逐漸淡化了實用性,不斷走向純藝術,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展覽,作品外在形式的第一視覺效果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人們首先關注的焦點。“形式至上”觀念的提出無可厚非,從某種意義上順應了歷史潮流,但書法本體的質量標準才能最終決定作品的高下。事實上,二者并不矛盾,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始終是所有藝術創作的敏感話題,但它們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能在傳統的基礎上或借鑒今人,或借鑒其它藝術門類,甚至在大千世界中去感悟,而后探索開發、變通演繹出既適合書法藝術、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形式效果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以獲得人們理解、支持和接受的。但僅有新異形式而無豐厚內涵或過分玩耍形式而弄巧成拙之類,無疑都是本末倒置。


九 考究文字

書法藝術以文字作為唯一素材,它不能脫離漢字而獨立存在。它以文字為媒介,以神采為主導,在不違背文字構成原則的前提下變化著原有形體。作為書法藝術的創作者,不應該在最基本的文字常識及文學常識方面出現硬傷,因為書法不僅是形式制造,文化底蘊直接維系著其藝術生命的長短。假如作品中出現明顯的錯字或特別怪誕的字,最起碼會給人們的欣賞帶來視覺及心理障礙,有時甚至會直接影響文意的表達。有時我們在古代碑帖中也會發現一些文字問題,一是由于古碑年久剝蝕,造成字跡殘損不易辨認,容易誤讀;二是由于古時候主觀或客觀原因而出現的別體字、俗體字等;三是古代刻碑工匠因素所致。以上現象在學習時要謹慎對待,防止以訛傳訛。

手札《庚子春感懷》(草書)-張-繼

手札《庚子春感懷》(草書)-張-繼

十 物化學養

作為一名真正的書法藝術家或書法藝術的追隨者,僅有對書法本體技法、技巧的繼承和表現是遠遠不夠的。能否由技入道,于形式中蘊蓄豐厚的內涵與幽遠的意境,關鍵還要看是否具備深刻思想,即是否具備對書法藝術發展規律的挖掘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優秀書法藝術作品必然是理念和學養的物化,否則一定是蒼白的。前人說“功夫在字外”,與書法藝術密切相關的書法史、古今書論、書法美學、古代漢語、文字學都是必修之課。

總之,書法藝術創作看似出于己意,不受約束,實則是書者綜合素養的全面體現。優秀的書法作品不僅是筆墨的塑造,更是觀念的踐行,是思想的結晶。

篆刻  張 繼

篆刻 張 繼

張 繼:字續之,號四融齋主。1963年出生于河南。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曾在全國書法篆刻展中多次獲獎。長期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展評委。出版理論專著及詩、書、畫、印作品專集多種。曾獲“全國德藝雙馨青年文藝家”“全國德藝雙馨書法家”“蘭亭七子”“中國十大青年書法家”“蘭亭諸子”“林散之獎”等榮譽,并獲“2013 -2014雙年度全國書法十大人物”“2018中國書畫十大年度人物”,入選中宣部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評為全國“最美志愿者”。


責任編輯:楊文軍

文章來源:《畫界》2021年3月第2期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張繼 書法 藝術 創作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三级网站上 | 亚洲欧美日韩v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没码 | 亚洲欧美无线码中文字母 | 在线观看91尤物 | 茄子国产成版人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