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碳減排,我們一直在行動

2021年04月23日 14:44  |  作者:劉曉星  |  來源:中國環境報
分享到: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也是《巴黎協定》簽署5周年的日子,由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的領導人氣候峰會開幕。此前,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將為我國實施低碳發展戰略注入強大動力。

我國一直持續不斷地規劃設計低碳發展路徑和戰略目標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根據自身國情國力,在過去的十余年中持續不斷地規劃設計低碳發展路徑和戰略目標。

2006年,“十一五”規劃首次明確提出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即在2005年的水平上,2010年單位GDP能源消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10%。從此,節能減排便成為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一項常規性工作,并延續至今。

2009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大會上,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2020年中國單位GDP碳排放量將在2005年的水平上下降40%-45%。這是中國首次提出自己的碳減排目標,表明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和參與全球氣候保護的積極態度。

2011年,“十二五”規劃提出,單位GDP能源消耗在“十二五”期間降低16%的同時,單位GDP碳排放降低17%,隨后將任務分解到各省市區,并成為各級政府工作考核的一個重點。

2014年,中國與美國簽訂《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在2015年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上,中國將上述聲明以“國家自主貢獻”的形式提出,并進一步提出203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標,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將更加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意志。

2016年,“十三五”規劃提出,單位GDP能源消耗和單位GDP碳排放在“十三五”期間分別下降15%和1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上升3%,同時進一步提出全國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并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達峰。

在2020年9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不斷健全完善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別是過去十余年我國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國家、地區、部門、行業、領域等各個層面的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日趨完善、嚴格,法律法規、行政、經濟等各種類型的低碳發展政策工具不斷豐富和強化,不同政策之間的協同性也在不斷增強。

自“十一五”以來,我國先后制定實施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務院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有力地推進了節能減排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的兩次修訂完善強化了節能標準體系和監管制度,更加注重市場調節功能的發揮及其與政府管理的有機結合,使節能管理和監督主體的法律責任更加明確。

圍繞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政策,強化和完善了低碳發展政策體系。1994年國務院通過的《中國21世紀議程》就已經提出適應氣候變化的概念。2007年制定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我國第一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也是發展中國家最早的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方案。

此后,我國又陸續制定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以及《“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將應對氣候變化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從體制機制、能力建設、財稅和金融政策、技術支撐、國際合作和組織實施等多個方面對低碳發展作了制度安排。

地區層面的低碳發展制度體系與國家層面的政策相互銜接、支撐,使整個國家的低碳發展制度體系更加立體、更為完整和貫通。先后組織開展3批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將87個城市或省、自治區納入試點工作,為全國低碳工作的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先后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7個地方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夯實基礎。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試點碳市場累計交易3.31億噸,成交額達73.36億元。今年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隨后,鋼鐵、水泥、化工、電解鋁、造紙等行業也將逐步被納入碳市場。

碳減排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及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促進了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使我國的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自2006年開始,每一個5年規劃中提出的減碳主要指標均順利達成,且絕大多數超額完成。以2005年作為起點,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降低,2020年的降幅已經達到48.4%。

近10年來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從70%下降到57%,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則提高到15.8%。

在清潔能源減碳的同時,植樹造林也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我國森林植被的總碳儲量達到92億噸。

不斷淘汰落后產能,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和低碳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的數據,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已經從2010年的44.2%上升至2019年的53.9%,而第二產業的比重則從2010年的46.5%降至39.0%。

目前,中國已全面確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強調,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這一目標。

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讓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自然界收集量與碳捕獲之和基本持平,實現相對零排放。

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所要經歷的時間跨度上看,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有50年-70年的過渡期,而我國爭取只用30年時間。根據測算,我國將在未來40年投入139萬億元,相當于每年花費GDP總量的2%左右。

屆時中國將為世界減碳事業帶來怎樣的貢獻?根據劍橋計量經濟模型,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可能會在未來40年累計減少215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將本世紀全球升溫水平拉低0.24度。這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將有著非凡的意義。

當前低碳發展面臨低碳技術創新水平亟待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力不足、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程度不高及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等短板和挑戰。“十四五”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關鍵期,如何扎實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

據了解,我國將全面開展碳減排行動,明確地方和重點行業的達峰目標、路線圖、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強化監督考核,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產業、能源三大結構的根本轉型,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能夠實現。

編輯:秦云

關鍵詞:碳減排 世界地球日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 五月综合国产婷婷 | 中文字幕第63久久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午夜天堂AV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