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舉辦科技作品展 為清華大學成立110年慶生
4月25日,清華學子以獨特的方式為學校成立110年慶生,在綜合體育館西側網球場全面展示第39屆“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
“挑戰杯”始于1983年,是清華大學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那么,這次競賽展示了哪些富有創意、切合實際應用的作品?
創意蓬勃,創新佳作亮點紛呈
現場一只很酷的藍白相間金屬機械臂向觀眾緩緩伸出示好。“這是我們團隊設計的未來智能服務型機器人,可以提供各種各樣的家庭服務,比如幫助那些行動不方便甚至有殘疾的人開門、取物品、倒垃圾,你通過語音就可以向它發出指令,它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周圍人的年齡等信息。”相關設計團隊的學生介紹。
據了解,此次參展的有9支創新創業團隊。其中代表團隊之一的負責人介紹說:“在碳中和發展的背景下,目前新能源汽車存在瓶頸問題之一,是冬季低溫續航旅程降低及充電困難。我們圍繞電動汽車車載電力系統平臺開發電機雙向脈沖加熱算法,以及雙向充電樁,可以給電機快速加熱和快速充電,低溫效果比現有產品高五六倍以上。隨著未來電網中風、光電比例增加,電網會不穩定,而將這種雙向模塊參與其中,可以提供技術支撐。”
“有要喝水的嗎?”一輛自動巡航小車載著一箱水緩緩穿梭在人流中“詢問”著,“這輛小車可通過其上設置的激光雷達360度探測,然后生成指令往哪個方向開,設計目標是可應用到災區探查現場情況,然后讓消防員進入。”一名參與設計的學生介紹說。
只見一場如火如荼的智能無人車決賽正在進行中,賽手是一輛微型黑色智能車,出發后一路靈活地躲避路障,并識別二維碼及圖標收集指令,不僅直著走、還可橫著過,迅速抵達響應的停泊區。“我們設計的應用場景是未來可以搶險救災、物流配送等。”一名設計團隊代表介紹說。
據了解,本屆“挑戰杯”共收到來自全校30個院系的216項作品,包括機械控制、環保建設、能源化工、基礎科學、信息技術、人文社科六個類別,可謂創意蓬勃,創新佳作亮點紛呈,充分體現一直以來堅持的“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勇于創新,迎接挑戰”競賽宗旨。
切合實際,推動創新實踐起到重要作用
本屆“挑戰杯”最終評出特等獎作品6件,一等獎作品11件,二等獎作品30件,三等獎作品60件。車輛與運載學院憑借出色表現摘得“挑戰杯”桂冠。
值得一提的是,經管學院2018級本科生趙淳的項目“中國小微企業融資支持與資源錯配”,基于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和主板的10萬余條數據,原創性構建一個包含大中小微企業間接融資明細的微觀數據集,系統性評估并證明現有小微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導致的資源錯配。還有車輛學院2018級本科生朱澤航的項目“一種面向輪轂電機的動力切換裝置”,針對輪轂電機存在的輸出扭矩和制動力不足等缺陷,通過機械設計使輪轂電機通過該動力切換裝置可達到兩種不同的減速比動力輸出,并能實現快速切換,有望投入實際應用。
不僅如此,清華大學的學生還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據介紹,學校在全國各地建立工作站。現場展示出140多個相關文創佳作,例如為推廣當地海產品設計可愛小章魚的包裝標識;在文登站設計鄉村大禮堂,還設立清華基地教育學院進行線上教學,帶動當地教育、經濟等發展。
顯然,此次“挑戰杯”在推動清華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創新實踐、促進不同學科間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一如既往起到重要而突出的作用。
據了解,本屆“挑戰杯”科展的本身充分體現科技感與交互性,將近期學生科技作品應用至科展的會務服務工作,改編校內科創賽事提升科展的交互性,宣傳院系學科前沿方向;線上線下相結合辦展,搭建網站同步展覽學生作品,組織一系列趣味活動,并向全網現場直播,提升展覽的趣味性與交互性。
(科技日報北京4月25日電)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作品 科技 學生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