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資訊 多彩旅程 美麗中國 茶旅人生

首頁>旅游>資訊

紅旗渠:奔流不息的奮斗之渠

2021年05月07日 09:46  |  作者:楊志紅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楊志紅(前排右二)和香港青年一起在紅旗渠青年洞前合影

開欄語: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本刊特開設“委員難忘的紅土地”欄目,以委員的視角講述紅色景點的參觀、游覽體驗,以及在當下推廣紅色文化的思考和建議。

河南是我的故鄉,這里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紅色景點遍布全境。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坐落于河南省林州市、被譽為“中國第一渠”的紅旗渠。

在巍峨雄壯的太行山上,這條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水渠,宛若一條蔚藍色的飄帶纏繞在太行山的山腰上。當年紅旗渠修建完畢后,周總理曾自豪地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p>

家里長輩說,歷史上的林州市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水資源極其缺乏,嚴重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上世紀60年代,幾十萬林州人民憑借著愚公移山的意志,絕壁穿石、挖渠千里,用原始的工具和自己的雙手,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耗時10年,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起151座渡槽,開鑿出211個隧洞,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硬是從太行山腰修建了一條“天渠”,于懸崖峭壁上匯聚起幸福之水,徹底解決曾困擾一代又一代林州人的缺水問題。

百聞不如一見,2018年7月,在全國政協的組織下,我帶領10余名香港青年前往河南交流考察,踏足紅旗渠景區,瞻仰這個傳奇的工程。站在汩汩而流的水渠邊,看著兩岸生機勃勃的自然環境,難以想象這里曾是一片干涸貧瘠的土地,更難以想象當地人民是如何在懸崖峭壁上鑿出這樣的水渠。導游介紹說,在那個物資匱乏、技術落后的年代里,修建紅旗渠的過程異常艱辛,連施工用的鎬頭、抬筐都沒有;為了早日完成工程,林州的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徹夜修渠,很多人連家都不回,就睡在山崖下、石縫中,以天為被、以地為席,最終才造就了這個奇跡……

行走在紅旗渠的景區內,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人工力量和自然風景的交融,更被紅旗渠里流淌的“頑強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所震撼。十水言碑前,我們讀懂當年林縣人民是如何在時任縣委書記的領導下決心開鑿紅旗渠;虎口崖下,我們暢想林州人民是如何在天險中開山劈石;紅旗渠青年洞外,當看到萬仞絕壁間蜿蜒流淌的水渠時,同行的香港青年感嘆道,“他們(參與修渠的青年)太偉大了,簡直是用生命為大家換來水源?!笔茄?!“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告訴同行的香港青年,“為什么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優秀文化從未中斷?為什么中華民族每到危亡關頭都可以絕地反擊?就是因為這種堅持和奉獻的精神。紅旗渠為林州人民帶來了奔涌的水源,被歷史和歲月銘記;同樣的,河源人民多年來堅守保護東江水的源頭區域,才讓清清東江水滋養了香港幾十年,希望你們也能夠對他們心懷感激?!?/p>

紅旗渠水從上世紀60年代一路流淌至今,滾滾奔流的不僅是清清渠水,更是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敢于奮勇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一起劈開天地、創造新生活的記憶。如今,每年有超過20萬人到紅旗渠進行紅色教育和培訓,其中,不乏海外及港澳臺的華裔青年。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從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風云變幻,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無數紅色記憶。然而所有的紅色景點都和紅旗渠一樣,可貴之處不僅僅在于風景之美,更重要的是其中閃耀的精神,經過歲月的淘洗,愈發光彩奪目,它們都在講述著同一個故事,那就是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曾經擊敗過怎樣的苦難,曾經創造了怎樣的奇跡,又將如何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活力青年智庫總監)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紅旗渠 青年 紅色 旅游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三级免费片 |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三区 | 亚洲日本香蕉视在线播放 | 在线看亚洲福利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 天天精品福利一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