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資訊
“藝博會”為“兩岸匠心”拓商路找訂單
人民政協網5月8日電 在5日落幕的第十五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以下簡稱“藝博會”)上,第一次參會的臺灣傳統燈籠傳承人康桂箖接到不少訂單。她帶來的60多種燈籠形形色色,備受一些同為參展商的大陸企業青睞,用于營造美學空間的詩意氛圍。
本屆藝博會以“匠心兩岸 品質生活”為主題,力推將生活藝術化的各品類產業,不但同期召開首屆(中國)香文化產業大會,還將第十二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和第七屆中國泥塑造像技藝大賽,以及兩場省級、國家級工藝美術大賽與文旅業需求融合起來,增加創意的量產機會。
據藝博會組委會透露,4月29日至5月5日,兩場盛會主會場和8個分會場參觀人數近40萬人次,實現產品成交金額5億多元(人民幣,下同),簽訂合同金額2.2億多元,意向合同金額4億多元,微拍堂線上成交金額2000余萬元。
獨具生活美學的臺灣工藝美術在此間尋求到用武之地。本屆藝博會臺灣展區分別由臺灣頂級工藝協會展出臺灣木雕、玉石雕、陶瓷、漆雕等;中華(臺灣)文創會帶來陶瓷;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則組織展銷閩臺民間彩繪傳統燈籠。
臺灣頂級工藝協會理事長葉志誠雖人在臺灣,卻密切關注展會傳出的大陸惠臺政策和鄉村振興資訊。他認為,除產品落地外,臺灣創作家在活化老建筑為觀光創意園區方面頗有經驗,兩岸應有合作空間。
“需以精品意識守住千年工藝,這是兩岸業者面臨的相同課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青年大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常委陳玉樹也表示,藝博會成為一個契機,鼓勵業界打造能夠喚起兩岸中華文化共同記憶的作品。
近年來,莆田重點培育和打造香產業作為工藝美術產業的新興增長點。日前,莆田市又出臺促進工藝美術產業轉型升級九條措施,其中一條即要求豐富產業品類,培育發展香產業。“工藝美術產業是莆田的傳統優勢產業,未來極有可能發展成為莆田第二個千億產業。”莆田市常務副市長傅冬陽說。
(林劍冰)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產業 臺灣 訂單 工藝美術 兩岸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