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三門峽市投入2.1億元,封堵1000多個坑口,動員77萬人開展生態修復攻堅
?小秦嶺3年治理任務提前1年全面完成路旁鮮花俏,小鳥枝頭鬧,溪水歡快笑,山腰白云飄。這是 “中原之巔”小秦嶺如今的景色。
然而,5年前這座“金山”卻因過度開采金礦,河水“五彩斑斕”。521個采礦坑口、2500多萬噸礦渣讓美麗的小秦嶺傷痕累累。
從2016年開始,河南省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打響了小秦嶺保衛戰。投入2.1億元,77萬人參與其中,共封堵1000多個坑口,拆除1.4萬個生產設施;固定礦渣2001.8萬噸、清運584.2萬噸。
淘金留下滿目瘡痍,小秦嶺打響“保衛戰”
進入小秦嶺,沿著卡車碾壓出來的車轍,不時可見被水泥封堵的坑口,當年數十萬人進山“淘金”的繁華若隱若現。
數據顯示,1975年-2015年,小秦嶺區域累計生產黃金450余噸,當時靠山吃山的三門峽經濟高速增長,最快的一年GDP增長33%。
過度開采之下,小秦嶺滿目瘡痍。2016年1月,原環境保護部約談三門峽市政府,指出小秦嶺保護區存在“礦渣堆放量巨大,部分區域生態破壞嚴重;礦坑數量眾多,后續生態損害風險不容樂觀;存在監管不到位和部門違法違規審批”的問題。
隨后,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全面打響小秦嶺生態修復攻堅戰,三年內要達到“老問題逐步解決、新問題不再產生、生態環境總體向好”的整治目標。
約談礦權單位,加大執法力度,三門峽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關停礦區。面對經濟停滯、群眾就業等系列問題,三門峽市廣泛宣傳、全面動員,采取從點到面、從小到大的綜合治理辦法,以開展為期80天的“礦山環境整治集中大會戰”開局破題,521個坑口被全部封堵,1.4萬個生產生活設施被徹底清除,2586萬噸礦渣被有效處理,小秦嶺保護區的各類“瘡口”被根治,3年的治理任務提前1年全面完成。
在石頭窩窩里植綠護綠
黃色的連翹花,粉紅的山桃花,綠色的油松、華山松,昔日千瘡百孔的小秦嶺重新披上了“綠衣”。
1100坑口,如今有了美麗的名字——“棗香苑”。這里棗樹林立、桃花盛開,海黃、紅豆杉、白皮松等樹木隨處可見。被水泥封堵的坑口處鉆出一股清流,聚成一汪清泉,不時可見魚兒在歡快地游動。
曾經,這個運轉了20多年的坑口附近有216間工房,礦渣長達300多米,堆積如山的渣石把一旁的棗香河河床抬高了5米多。
在石頭窩窩里植綠護綠,絕非易事,小秦嶺人被逼出了不少“發明創造”。石頭窩里種樹,土比金子還珍貴,一車要花千元。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工會主席李保祥說,為了保土,他們發明“梯田式”“之字形”降坡治理渣坡,在渣坡上固定擋板、修排水渠、鋪濾網防覆土流失,在每個樹坑底部鋪設可降解無紡布固土保墑。
山下陽春三月,山上卻是白雪皚皚,10多攝氏度溫差造成了樹木成活難。為確保每棵樹都能活下來,他們從海拔高度接近的甘肅省白銀市采購松樹苗木;按照樹木生長的習性,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方栽種油松,之上的地方栽種華山松。
1770坑口就是當時的示范點之一。
如今,梯田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樹、灌、草搭配郁郁蔥蔥,間植的華山松亭亭玉立,曾經高達30米、長約500米的亂石堆已不見蹤跡,一派生機盎然。
從2016年3月至今,在小秦嶺的溝溝岔岔,共有77萬人次投入到礦山治理修復的工作中,累計投入資金2.1億元;1000多個坑口被統一封堵。
作為黃河中游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雙橋河等5條發源于小秦嶺的黃河一級支流水清河凈直奔黃河?,F在,林區空氣負離子含量平均達到21900個單位,是一級空氣質量標準的十倍;紅外線相機記錄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的身影;保護區新發現了11種植物、80種鳥類……
大力推進產業綠色轉型
復綠于山,修山予民。
5年多來,小秦嶺礦區實現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護山,從“石頭上長出草”到“石頭上長出樹”的衍變。為永久守護這片綠水青山,《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于2018年9月頒布,三門峽市用立法的形式,持續開展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進一步加強小秦嶺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
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給當地旅游業帶來飛速發展,2019年開山節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3天時間游客達到10萬余人,周邊的漢山風景區也迎來了歷史游客數量之最。實施小秦嶺礦山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工作,促進了小秦嶺管理中心(國有三門峽河西林場)改革和僵尸企業的轉型改制,200余名林場職工由自收自支轉為事業全供;企業甩掉了多年的沉重包袱,全力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之中。
不能關了一座礦山,毀了一個產業。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提出,既要一手抓生態文明建設,又要一手抓產業轉型。一方面改造升級傳統冶煉行業,培育新興產業,打造以寺河山為中心的高端蘋果生產帶,積極推進產業轉型;一方面繼續整頓礦權,多渠道解決小秦嶺地區轉產后1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加快靈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進程,國投金城冶金等黃金冶煉轉型升級項目順利投產,綠色經濟正悄然興起。
1175坑口處的錦雞嶺打造動物文化,讓游人看得見動物;1280坑口處的金銀潭圍繞水文化而建,營造親水戲水空間;即將實施的986坑口黃金文化研學項目,告訴人們黃金是如何煉成的……
曾經沉寂的小秦嶺,又活了。
編輯:秦云
關鍵詞:?小秦嶺 治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