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中介依然很重要!
——中國經濟怎么看之四十八
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中介是誰?
伯樂。
這不是笑話,而是史實。史籍記載,伯樂正是因為長期從事相馬,才練就了識千里馬之能。
中介是一個古老的行業,甚至到了宋代,無論是買房子這樣的大事,還是買魚這樣的生活場景,沒有牙人居間都是違法的。
我們的生活經驗里,中介也是重要的存在。記得20世紀80年代后期,那時我剛上小學三年級,親戚從農村搬到縣城郊區,買了一間民房。當時沒有現在這樣的房屋中介,但有一種民間儀式:周邊鄰居十余家和親戚四五家湊在一起,由大家公認的長者或文化人執筆,寫一個房屋買賣契約,雙方簽字、摁手印后,在場的大人們也會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或摁個手印,最后在歡樂的宴席中結束。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去中介化”似乎成為一個時髦的詞兒。甚至,一些大型金融公司,也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比如,國內幾家保險公司,都對互聯網賣保險表現出了極大興趣,而對保險代理人、經紀人隊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他們對這種模式的切換,也持十分謹慎的態度。這種矛盾的心態,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就是保險股的估值體系很不穩定。它可以半年漲50%,然后半年再跌40%。
在另外一些創業領域,有些創業者的膽子就大得多,商業推廣詞直接就寫成“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還有人說,雷軍的小米公司就在網站上直銷,幾年就成了全球500強公司;現在的網紅帶貨,也沒有實體渠道店鋪,直接面對消費者,已成為一種趨勢。
不過,我一直對“去中介化”這個說法存疑。
現在,一部分擔憂也得到了證明:有的打著“不要中間商”的創業公司,最后自己變成了最大的中間商。而號稱“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某家網商,也越來越讓中小創業者們頭疼。
其實,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電子網絡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中介。它只是把原來的柜臺、商場換成了巨型倉儲、龐大的物流,以及電子化的網上商城或直播間。
而且,它創造的這個體系,對廣告、法律、評估等中介服務的需求,并沒有減少,而是成倍甚至幾何級數式地增加。
從商業本質上說,中介提供的是信息、專業技能的混合服務,就如伯樂一樣,沒有長期專業積累,很難被替代。從這個意義上講,“去中介化”極有可能是個偽命題。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介 去中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