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調查發現:怒江中下游發現特有魚類新分布區
新華社昆明5月22日電(記者岳冉冉)最新出爐的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怒江中下游魚類多樣性調查評估顯示:2019年至2020年,我國科學家共發現怒江魚類7目19科59屬81種,其中土著種56種,怒江流域特有魚類18種,包括國家二級保護魚類后背鱸鯉、長絲黑鮡等。
怒江是我國西南地區一條重要的河流,處在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縱谷地帶,地形和氣候復雜,水資源豐富,物種分化強烈,水生生物種類繁多,孕育了許多特有種類。
項目執行者、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林峰介紹,本次調查發現大部分怒江特有魚類野外仍有分布,個別物種為首次發現。像中國特有種——大盈江黛鱸,過去僅發現于云南省伊洛瓦底江流域,此次就在怒江二級支流姚關河發現了新的種群。
“值得欣喜的是,我們還在海拔1662米的怒江干流發現了近危種‘裸腹葉須魚’和怒江特有種‘長南鰍’,分別刷新了這兩個物種在怒江流域分布的海拔下限和上限。”林峰說。
項目負責人、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小勇研究員說:“從本次調查可以看出,怒江魚類的物種多樣性、種群數量相對穩定,個別物種略有回升,證明保護成效顯著。一些特有魚類新分布區的發現,也為今后生物多樣性監測、受威脅等級評估和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
本次調查評估由生態環境部組織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完成。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怒江 魚類 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