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關于湘西鋅錳產業生態工業園建設的思考
從20世紀90年代起,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鋅錳產業迅猛發展。在電解錳、電解鋅產能持續擴張的同時,冶煉廢渣大量產生。當前,這些廢渣的處置問題成為制約鋅錳產業健康發展的瓶頸。筆者認為,要讓鋅錳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需要精準分析大宗工業固廢和危險廢物處置存在的問題,科學尋找解決出路。
當前,一些地方的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存在一些問題和隱患,對于提升危廢的綜合利用率、提高產品品位從而擴大利潤空間有一定影響。比如,有的產廢單位對于危險廢物的甄別過于草率,在危廢運輸上有時將大宗工業危險廢渣與危險化學品,易燃、易爆危險品運輸混為一談。還有的針對歷史遺留的電解錳壓濾渣的渣庫滲漏液氨氮排放達不到國家標準的問題,采取整體搬庫的辦法,過于簡單和粗放。
筆者認為,工業大宗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既是危廢利用處置的市場主體,又是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亟須政策幫扶。實現對廢渣的資源化利用,要著力建設鋅錳生態工業園,以先進工藝為支撐,配套危險廢物管理相關政策支持。
生態工業模式是仿照自然界生態過程物質循環的方式來規劃工業生產系統的一種工業模式。在生態工業系統中,各生產過程通過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關聯,一個生產過程的廢物可以成為另一個生產過程的原料。系統內各生產過程通過物質循環能夠達到資源、能源、投資的最優利用和廢物排放的最小化。湘西州鋅錳企業如果能夠利用鋅錳廢渣綜合利用先進工藝,延長鋅錳行業產業鏈,就可以提高湘西州境內電解錳、電解鋅企業的關聯度,提高企業自身的資源利用率,更能提高園區的資源利用率。
從當前湘西州鋅錳產業分布的實際情況看,鋅錳企業生產原料、生產工藝、發展理念、管理、人才、技術、資金、市場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在當前危險廢物的利用和運輸規定下,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成本較高。這制約了危險廢物經營發展和鋅錳行業產業鏈的延長,造成危險廢物長期貯存,不斷提高鋅錳行業單位產量成本。而生態工業園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存在工業共生關系,都可以成為它的一個共生環節,實現園區生態環境與經濟的雙重優化和協調發展。因此,鋅錳生態工業園要依托現有鋅錳企業,集中創新工藝技術和廢渣綜合利用技術,集中規模行業和優質企業,建設更為開放的湘西州鋅錳生態工業園。
鋅錳生態工業園建設目前需要稅收、科技、環保、電力、信貸、交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對于納入生態工業園的企業,應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和電價補貼政策,支持幫扶牽頭企業組建技術創新研發機構和團隊,確保能源供應和信貸支持。對危廢的利用和運輸實行危廢經營許可證園區內豁免試點。積極爭資立項,助推園區產業技術升級改造。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環境評估服務中心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鋅錳 工業 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