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人民政協“委員工作室(站)”案例征集活動>相關報道
湖南省岳陽臨湘市政協探索基層協商路徑
當好“幫手”架起人民群眾“連心橋”“工作扎實、善于創新、模板可用、經驗鮮活。”近日,聚焦“憂樂連萬家 有事好商量”基層政協協商品牌打造,湖南省岳陽市政協組織臨湘市、華容縣、岳陽樓區、君山區、云溪區政協在臨湘市開展調研,在觀摩了“現場問診”“現場開方”這一簡易協商模式如何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后,岳陽市政協主席徐新楚作出了如是點評。
自2018年起,臨湘市政協打造了“五子登科”簡易協商,通過深入群眾“收卷子”、精心遴選“定調子”、雙向溝通“對路子”、現場協商“開方子”、強化辦理“結果子”,成立委員室,搭建基層協商舞臺,努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真正讓群眾感受到政協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我們就是群眾的傳聲筒、晴雨表,收集群眾反映的問題是作為民情聯絡員的職責和使命。”黃蓋鎮居民謝孟輝自豪地說。臨湘市政協在鎮(街道)、委員企業成立委員工作室,再將政協委員分派進去,委員與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志愿者在走村入戶的過程中收集群眾關心關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題,經由委員工作室報送至鎮(街道)政協聯絡辦。
收好民意“卷子”后,市政協將收集到的問題分兩個層面進行遴選,第一層遴選由各鎮(街道)政協聯絡辦主導,選出簡易協商議題報臨湘市政協,第二層遴選由臨湘市政協黨組主導,遴選出重點簡易協商議題,再分解到各相關專委會和鎮(街道)政協聯絡辦具體實施。定好基層協商的“調子”。
為了能夠在滿足群眾的期盼值和兼顧承辦部門單位實施的承受度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組織開展協商前市政協還會提前與協商各方深入溝通。“為使協商議題落實到位,多跑幾次,多談幾輪很有必要。”臨湘市政協主席廖禎祥說。正因吃得虧、舍得跑、敢于談,黃蓋鎮團山社區文衛路組沿線居民屋后下水道建設問題在幾輪溝通后,最終在節約了原計劃成本三分之二的情況下建好了下水道。
經過雙向溝通“對路子”,臨湘市政協各專委會和鎮(街道)政協聯絡辦共同“搭臺”,把協商搬到現場,群眾代表、政協委員、政協相關負責人、部門相關負責人等在“屋場”會、“圍爐”會、“田埂”會、“廠院”會等現場協商問題,分解任務各自領辦,通過把脈問診,現場“開方”,藥到病除。
為確保協商成果轉化,對開展簡易協商的議題,由接收任務的專委會負責定期督促,把協商的意見在最短的時間內落實到位。臨湘市城區沒有張貼公交車停車站點線路圖,后經相關委室現場督辦協調得以解決。“為解決問題的效率點贊!”臨湘市城區居民任大姐笑著說。截至目前,臨湘市政協通過基層協商共解決100余件群眾反映的“疑難雜癥”。
(王雙 王芳)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協商 臨湘市